隋秋正在上课。
□文/本报记者王莹衣春翔摄/本报记者邵国良 “有人问我,特教老师‘特殊’在哪儿?我想,就是毫无保留的爱,是一遍遍耐心的重复,是一分一秒寸步不离的呵护,更是特教老师们无怨无悔的坚守。”大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隋秋说。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她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汗水带给特殊儿童最真挚的爱,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4年,隋秋大学毕业,到大庆市特殊教育学校任职,“当我第一次授课见到7名聋人孩子的时候,他们用一双双带着羞涩又充满渴望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向我倾诉他们对这个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期待。那一刻,我就想一定要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隋秋说。 从教15年,隋秋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通过手语,把美妙的旋律传递到无声的世界。只有真正从事特教工作的老师,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训练聋哑儿童认读、发音,一个简单字音,就需要重复成百上千遍。每次上课,隋秋都要弯着腰,跟孩子们脸对脸,让他们看口型,把他们的手放在鼻子上感受鼻腔的震动,放在喉咙上感受声带的震动。机械的重复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与枯燥,常常一节课下来,隋秋直不起腰也说不出话,但看着孩子努力的样子,她觉得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3年,学校开设培智部,隋秋担任教学主任。心智上的差距,使智力障碍的孩子在心理上、行为上与常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当中有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的拒绝与外界沟通,有的甚至还存在自残等暴力倾向。 对待这些孩子,教会他们如何正常生活,要比教授知识更为重要。隋秋从每一件小事入手,教他们穿衣服、洗脸刷牙、正确如厕,教他们文明礼貌和卫生习惯,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很多孩子不知道冷热,每节课下课出门时,隋秋都要帮他们整理穿戴,嘱咐他们喝水,提醒他们大小便。 在培智部智障生教学的6年里,隋秋在智力障碍学生言语康复、感知康复、肢体康复等方面不断探索相关课程和方法,入学时言语不清的学生如今能完整回答问题,走路需要搀扶的学生如今能独立行走,手指不能张开的学生如今能握笔写字……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是隋秋坚守岗位的动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融入社会,2016年隋秋发起了社会实践周活动,带孩子们过马路、乘坐公交车、点餐用餐、超市购物。这项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持续三年,很多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有的甚至还学会了电话订餐。每当看到家长们惊讶的表情,隋秋都会更加相信,爱,可以收获奇迹。 15年匆匆走过,但对隋秋来说,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他说,让我坚持走下去的不是奖项荣誉,不是鲜花掌声,而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走得更有力,走得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