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孙婧本报记者刘亿服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佳木斯市全面铺开,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议,学和做结合,查和改贯通,把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衡量主题教育实效的标准。树起了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新气象、新风貌。
为民服务解难题攻坚克难动力足
破解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从后进村到明星村变身的“密码”,党建促脱贫是最直接的答案。
“我们村党支部累计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571件。把主题教育的要求落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件事一直干下去。”苏苏村党支部书记齐更春如是说。改厕是当前苏苏村正在抓的大事。
以前,部分村民对改厕有顾虑。齐更春和党员在开支部会议时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归结原因,一是村民对新事物认识不到位,难改生活习惯。二是之前村里宣传工作做得不细。
找到问题的根源,村党支部开始挨家走访,让没改厕的村民去完成改厕的村民家里参观,采取党员干部先带头改厕,逐街逐户推进的办法。村里常住人口249户,走一轮要三五天,几轮走访下来村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手一按,水一冲,厕所很干净。改厕是件大好事,俺们村的党员干部个顶个都是好样的!”已经完成改厕的贫困户李春林逢人便夸。
苏苏村党员主题教育的个人计划里都有一项:为村民做一两件好事。
党员丁国友建起了村里第一个日光板温室大棚发展庭院经济。“我种辣妹子,价格最高能卖10块钱一斤,收入还不赖。”丁国友心里还憋着一股劲,“我把技术摸透了,谁想干我就帮大伙一起干,贫困户也要带上。”现在村里利用庭院建大棚的已有10多户。
苏苏村投入100万元建成了桦川县第一家村办集体公司,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党支部帮助源顺水稻种植合作社从“僵尸社”变成“典型社”,带动贫困户36户,每户分红1000元以上。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推动合作经营,苏苏村党员始终将党的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干事创业敢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爷大娘,我来接你们了,跟我们走吧,再不走真来不及了……”桦南县闫家镇城子岭村马清超老两口在村党员的搀扶下哭着走出山雨倒灌的老房子。在“片长”张红波的手机里,记者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紧迫。
受灾后,桦南县住建局第一时间为马清超家进行了鉴定,被评定为D级危房后,通过启动应急方案,马清超老人得到了救助。被安置好的马清超没事就回到老房子看看,“盖房子砂石料都运过来了,没想到我俩都80多岁了还能住上新房子……”
桦南县在查找问题时发现,已脱贫户和特殊困难群体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灾病,无法负担医疗、康复支出或修缮房屋等难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返贫和致贫的主因。
能否找到办法破解这个问题?县扶贫办查阅资料、座谈询问、入户走访。经过反复研究推敲,形成了《桦南县脱贫攻坚农村人口“因灾、因病”一事一议救助实施方案》,健全扶贫长效救助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方案对全县符合“一事一议”救助标准的人员进行相应救助,解决了贫困群众燃眉之急。
桦南县扶贫办主任葛本东说,奔着问题去做是扶贫干部的担当,现在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我们要把初心使命变成最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