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超(右二)生前下基层为辖区百姓热心办事。
□本报记者李飞
王洪超走了,但他不曾也永远不会走远。
因为那颗初心,他用忠诚诠释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因为那份使命,他的身影在百姓眼中永远高大伟岸。
8月25日,大庆市公安局红岗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党支部书记、社区警务四大队大队长王洪超在办理某专案过程中,连续工作55个小时,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生命定格在55周岁。
从警34年,王洪超一直工作在基层。2005年警务改革后,他干起了“片警儿”。他所在的社区警务四大队负责杏树岗镇的警务工作,辖区面积430平方公里,有10个行政村,一个镇属街道,34个自然屯,人口4.4万余人。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十分复杂。
辖区居民王秘文忘不了王洪超第一次来到家中的情景。了解到王秘文家境困难,还要供3个大学生,王洪超从此多了份心事。此后的日子,他时不时送米送面,每年过年都上门来看看,给点钱。王金库10多年前搬走,户口弄丢了,再补的时候得找底子,家里人办了多少次也没弄明白。王洪超下村知道了这件事,电话里安慰王金库不要着急,不到一个月就办下来了。王洪超隔三岔五就和民警去周边村子现场办公,年龄小的都喜欢喊他一声“超哥”。辖区有一个12岁的男孩,父母没登记结婚,母亲生下他后离家出走,父亲重病去世。眼见孩子要上中学,户口着急解决。王洪超查询到男孩母亲现在的住处,经耐心做工作,母亲终于同意做亲子鉴定。他又联系了专业机构,减免3000多元的鉴定费用,孩子终于有了户口。
34个自然屯家长里短,有了矛盾,居民首先想到身边的王洪超。2018年4月,先锋村两姐妹因为土地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动手。电话打来时王洪超正犯胃病,顾不上疼就往屯子里跑。进屋时,两家人还在吵。他在一旁认真听,不紧不慢跟姐妹俩讲道理,最后姐妹和好如初。每年,王洪超带领警务室民警调解矛盾纠纷上百起。其中,经他手的就占了一大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王洪超建立起视频调解系统,引进“和为贵”专用调解平台,实现了调解工作的“智能化”“远程化”。成功化解了一批具有典型农村特点的“旧案”“积案”,成功预防兴隆牧场村民群体械斗等一批民转刑、治转刑事件的发生。
王洪超钻研业务,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研发了集“839幢户图、CAD地籍图、地理图”为一体的“三图融合”技术,创立了“枫桥经验”红岗版,打造出社区警务工作的靓丽名片,经验在全市推广。2017年,在分局支持下,他在杏树岗警务室设立办证服务大厅、调解室、阅览室、监控室,方便了辖区居民办事,拉近了警民感情。他本人被评为“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深挖犯罪能手”、大庆市公安局“孙杰式社区民警”、“铁人式公安民警”、“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3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日前,王洪超被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
本版图片由孙娜本报记者李飞摄或收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