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田间地头,带回一线鲜活报道。高明摄
记《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
□本报记者来玉良
10月17日,《黑龙江日报》专题报道团队登上国家颁奖台。
这一天,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黑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中心获得组织创新奖,成为全国39个获奖单位之一,是全国唯一获奖的新闻媒体部门。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的两位年轻记者董新英、刘心杨和负责后勤保障的李超,在两年多时间里遍访全省28个贫困县,采访近1000个贫困村屯几千个人物,用脚步丈量龙江脱贫路,用图像记录龙江脱贫征程上一个个感人瞬间,用文字书写龙江大地上宏大的脱贫壮歌。
“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和“总要求”。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我省有28个贫困县,1778个贫困村,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个,包括深度贫困县3个,深度贫困村107个。脱贫攻坚责任大、时间紧、任务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斗争中,省级党报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2017年8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媒体中率先行动,集结精兵强将,成立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专题团队,选派青年骨干记者组建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计划用3年时间遍访黑龙江所有贫困县和贫困村,记录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宣部对报道行动给予高度评价:“《黑龙江日报》以文字、图片、视频、H5等多种形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造势助力,把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切地反映出来。”
大手笔策划,全媒体聚焦,报道规模和影响创全国党报之最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着眼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着眼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领导向作用。从2017年8月开始,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奔向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脚步丈量脱贫路。出发至今,足迹遍布全省28个贫困县、近1000个村屯,行程30万公里。
《黑龙江日报》在头版开设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来自扶贫基层一线的报道》专栏,每周刊发一期《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扶贫专版,截至目前已出版96期。报道组深入田间地头和贫困群众家中,坐热炕头,采写回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脱贫攻坚故事。后方组建精干的编辑团队,细心组织筹划,在扶贫专版开设“记者在现场”“记者望远镜”“脱贫攻坚·县委书记访谈”“图说扶贫”“扶贫跟访日记”“再采访话变化”“聚焦深度贫困”等多个专栏,每一期都摘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配发全省脱贫攻坚地图,报道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同时呈现。
国庆节、中秋节、元旦,报道组都在贫困村度过,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建设工地、牛圈猪舍……对话28位贫困县县委书记,追踪177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5400多名驻村干部的身影,整理出上百万字的采访笔记,拍摄图片数万张、视频1000多个,刊发稿件700多篇,报道的多位驻村干部和个人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嘉奖,报道规模、深度和影响堪称全国省级党报之最。
“脱贫攻坚专题报道行动组遍访28个贫困县”系列报道,荣获2017年度黑龙江省十大优秀新闻报道奖、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报道先后获得省委宣传部两次新闻阅评表扬、中宣部一次阅评表扬。省委有关领导对报道给予充分肯定。省扶贫办将本报扶贫报道作为典型材料定期报送国家扶贫办。报道行动组荣获2018感动龙江人物(群体)提名奖。
记者董新英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把龙江脱贫攻坚故事讲到全国
2018年10月,报道行动组组长董新英带着采访故事,以《用脚步丈量脱贫路》为题,参加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几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36强,获得“优胜选手”称号,并在11月8日央视2018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亮相。
2018年12月8日至22日,2019年4月22日至26日,董新英先后两次作为“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团成员,在北京、厦门、福州、上海、青海、宁夏等地,走进中国科技会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广播电视台、上海报业集团、宁夏大学、青海广播电视台巡讲9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及《厦门日报》、《福建日报》、《青海日报》、东南卫视、青海卫视等多家地方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国记协进行了官方推送。
2018年初,记者董新英被推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她集纳500多天来在扶贫一线深入采访和深度调研的成果,撰写了多份关于扶贫攻坚的提案,荣获优秀提案和履职优秀委员两项奖励。
开展广泛合作,报道与扶贫融合,为10万贫困群众免费义诊,为贫困村联系扶贫项目
两年来,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积极协调优质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倾情倾力为贫困村搭建产业热线和交流平台。通过调研式采访,报道行动组为贫困村推荐扶贫产业,提供可借鉴和可复制的经验;和驻村干部交朋友,和贫困户做“微友”,先后与多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对接,搭建起扶贫信息平台,积极帮助10多个贫困村联系扶贫产业。深入哈洽会、首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大型展会进行现场报道,重点推介贫困村扶贫产品,让贫困群众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借助媒介推销特色农产品,为贫困村农副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大市场提供舆论支持。
2018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携手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启动“中医护佑基层贫困人群”健康扶贫大型公益活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利用“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这一新闻品牌,把黑龙江省中青年中医专家团队和省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发起组建的“健康扶贫公益团队”联合起来,整合融入到《黑龙江日报》的脱贫攻坚报道行动中。多名中青年中医专家与脱贫攻坚报道小组一道,“下基层、走田间、坐炕头”,既感受脱贫攻坚动人故事,又为贫困人群免费进行义诊。计划通过公益义诊活动建立全省基层贫困人口中医保障网络,通过现场义诊、远程问诊、免费救治等方式,让贫困人群随时得到中医服务。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期,一年时间实现全省28个贫困县全覆盖,计划用两年时间免费服务10万贫困群众。
创新党建,组建车轮上的流动党支部,让党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既是一个新闻报道小分队,又是一个车轮上的流动党支部:支部书记董新英,“85后”;党员李超,“80后”;党员刘心杨,“85后”。
四季更替,暑往寒来,一转眼760天过去了,采访车的里程表增加了30万公里。在颠簸的车厢内,在滚滚的车轮上,在贫困村村部和贫困群众家中,这个流动党支部有序开展多项创新形式的党建活动。3名党员在扶贫基层一线记下数万字的学习笔记;与村里党员一起收看了党的十九大直播实况;与驻村工作队党支部一起参加学习讨论;与基层党员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组织生活过到哪里,3位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在火热的扶贫一线得到锻炼、洗礼和提高。
报道行动组坚持学习在基层、收获在基层,深耕扶贫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参与到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中。行走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踏着黑土地,脚步不停歇,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共产党员职责和使命,让党旗在龙江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心中有梦想,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脱贫攻坚报道行动组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向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在龙江脱贫攻坚报道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