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铭阳 10月20日上午,秋风瑟瑟,落叶纷飞。省农业农村厅的一间会议室内暖意融融,讨论热烈。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单位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来自省科研院所、各地农业农村局、企业的代表,面对面地交流、互动。 如果说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国际大米节是一场考试,那么这次座谈会就是大考后的总结分析会。 “本届大米节,有来自国内外的251份稻米样品报名参加品评品鉴,其中国外样品45份,国内优质水稻主产省样品52份,都比去年有大幅提高。”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也是本届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瑞英说,品评品鉴按食味品鉴、理化品质、研磨品质三个方面加权打分,和去年不同,今年参评样品中圆粒米的比重明显上升,这也是对生产和市场引领的一个启示,我们不应局限于某些固定品种,而应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 “品种+产地+品牌”的特点在此次大米节上表现突出。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所所长潘国军说,大米节国际化的平台,不仅提升了龙江大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专家对龙江大米的认知度,而且提高了农民从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的认同度。 谈到未来龙江大米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潘国军说,全省都种一个品种是不现实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在第一积温带的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可以走高端米路线,以种植五优稻4号为主,以更接近越光米的优质品种,打造优质高端的生产路线。在二、三积温带中,部分地区应在现有品质基础上,增加产量;而原本以产量为基础的地区,则应注重提高品质。 或认真聆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记录,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有问有答,举例分析,交流互动,科研专家与企业家的对话十分热烈。 “农业科研中,资源是育种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创造资源、利用资源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闫平说。 “连续拿了两届金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和我们公司的战略定位密不可分:养最好的地,种最好的水稻,加工最好的大米。”黑龙江北大仓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绪斌说,我们严格按照工业化的流程做农业,从选种、育秧、晾晒到加工等每一环节都有细致标准。 “第二届大米节的成功举办,对育种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今年我们拿了金奖,但后边‘追兵’也很紧,因此要有危机意识,要加快脚步,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提升大米品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权威、公平、公正的稻米品鉴活动,对促进大米产业向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希望企业能充分利用大米节的平台,做好营销和宣传工作,推动龙江大米走向世界。 共识在这里凝聚,信心在这里提振。获奖企业言辞恳切谈经验,众多米企摩拳擦掌待明年。座谈结束,参会代表仍意犹未尽,边走边谈。 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已然落幕,而龙江大米提质保量的国际化征程远未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