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砚晖郝占林本报记者吴树江
“我家施用‘地康一号’的订单水稻每斤比市场多卖5分钱,家里的157吨水稻比市场价多卖了15700块钱。”卖完秋粮,种植户郑长军兴奋不已。查哈阳农场唱响品牌强农主旋律,通过开拓市场、提升价值,延伸水稻产业链,让他尝到了甜头。
为了拓宽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渠道,加快农场企业化进程,按照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一体两翼”发展模式设计,查哈阳农场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组建成立了黑龙江查哈阳米业有限公司。公司旨在启动“查哈阳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开拓市场、提升价值,延伸水稻产业链,增强稻米产业发展后劲儿。
农场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与北京绿谷清泉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利用各自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查哈阳”优质稻米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新格局合作。今年7月,米业公司与北京绿谷清泉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地康1号土壤调理剂科研实验合作合同》和《大米订单销售合同》。9月20日,米业公司完成了新成立的二级米业公司组织架构的搭建,经过人员选拔、分工、岗位培训,组建了一支集原粮检查、司称、成品质检、仓库保管、市场营销等21人的专业团队,并紧锣密鼓的启动运行。水稻收获伊始,米业公司便积极组织人力、物资,开始收购订单水稻。米业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施用“地康一号”和碱地米订单水稻。像郑长军一样,王建波、姜元文等种植户销售的1800吨订单水稻总共为职工增收18万元。同时,米业公司正在加快“查哈阳”牌高端米的加工生产和包装,即将交付绿谷清泉科技有限公司,每斤大米可为公司增收1毛钱。
为增加收入,今年农场还积极向职工推荐种植绥粳18、长粒香等市场前景好的适销对路产品,并积极协调,与民营米业公司签订订单。目前已有3万亩共计1.9万吨订单水稻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毛钱的价格得到兑现,为种植户增加收入380万元。
据了解,今年查哈阳农场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多方研判、科学谋划,通过订单销售为职工增加收入560余万元,通过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以及水稻原粮贸易实现农场增收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