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彦 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汇集地,也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女人,她们肩负国际联运车辆的技术交接工作,保证俄罗斯铁路车辆在我国境内的运行安全。她们就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车辆段满洲里运用车间国境站技术交接作业场女子检车班的姐妹们。工长陈佳,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 满洲里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一列列满载物资的列车从后贝加尔进入国门,稍有疏忽漏检故障,就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无固定时间接车、无固定时间吃饭、无固定时间休息。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是陈佳工作的特点,只要俄方车辆到达就会见到陈佳和姐妹们忙碌的身影。 一年除夕夜,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满洲里,气温骤降至-44℃。“走,检车去,别等雪停了,不然会影响换装!”陈佳带领姐妹们走向宽轨站场。这一夜,她们手脚并用在雪地里爬着检车。脸冻疼了,就用冰凉的手套揉一揉;脚冻麻了,就使劲儿跺一跺。厚厚的皮袄被风吹透了,寒风直刺骨头,钻心地疼。平时一列车只需四五十分钟就能检完,这次却用了一个多小时。那一夜,她们一直在风雪中忙碌,连续接了6列车,直至天亮,错过了丰盛的年夜饭,也错过了和家人的团聚。 作业标准深深印刻在陈佳的心里。一列车平均66节车厢1万多个零件,探身、抬头、俯身,三个动作一遍遍重复着,一个人一个班下来要检查交接车辆超过300辆,这样的动作就要重复8400次,在砟石上行走20多公里。 为了尽快掌握检车技术,陈佳熟读《车辆构造》《国际联运车辆使用规则》等书籍。一旦听说有人发现了俄方的故障车,陈佳常常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琢磨发现故障的技巧。渐渐地,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步不白走,一眼不白瞅,故障不漏掉,为国把关口”成了陈佳的口头禅。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口岸贸易持续上量,陈佳和姐妹们郑重承诺:“来多少、接多少、检多少!”面对每天交接俄方车辆近20列、每人检车行走20公里以上的劳动强度,她们全然不顾草原强紫外线的灼伤和西伯利亚强寒流的刺骨,在国境站技术交接作业场书写着庄严和责任。 由陈佳总结出的“听、看、鉴、交”4字作业法在全班组得到推广。“听”就是提前出场,倾听列车进入时,车轮撞击钢轨的声音,判断有无杂音;“看”就是作业开始后,重点检查车辆关键部位,包括车辆走行部、基础制动装置、各悬吊装置等;“鉴”就是发现故障后,工长到场进行鉴定,组织处理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确保俄方车辆在国内运行安全;“交”就是中方检车员与俄方检车员共同确认故障及填写《车辆技术交接单》,如此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能有效避免经济索赔纠纷。 陈佳也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标兵、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及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殊荣。 (此典型由省总工会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