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国华的豆包作坊成了乡邻增收的好去处。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本报记者董新英 下雪上冻,做豆包的季节来了,赵国华的“七彩豆包”事业又开启了新的一季,她手机里的“豆包群”里也跟着热闹起来。 “去年在我这干活儿的有22人,这个群是去年建的。”赵国华是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双岗子村村民,曾经担任过村里的妇女主任,也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2017年,她开始组织村里的媳妇们一起做豆包。“我出点钱,你们出力,实在卖不出去咱们就分着吃了。”最初创业时,她把期望值降到了最低。 “七彩豆包”后来做得不错,赵国华说那是误打误撞。“村里的小媳妇不少,冬天出去打工冻得够呛,也赚不了多少钱。我就想带她们在家里干点活儿挣钱。包豆包村里妇女都会,我们就开始做豆包。”赵国华说,每走一步都有“贵人”相帮。当时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镇里领导都鼓励她,帮她出启动资金,还答应帮她卖豆包。那年冬天当地举行了冬捕节,她把豆包拿到冬捕现场让大家试吃,有了媒体的关注,她的豆包卖得不错。2017年卖出2000多斤豆包,开了一个好头。 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淘宝大学,开展电商培训,赵国华先后参加了几期培训。其实她更想让村里的年轻小媳妇去学习,在村里把淘宝店铺开起来,把豆包卖到网上去。搭上电商后,她拿“七彩豆包”和豆面卷参加鹤城好网货大赛,她的豆包荣获了粗粮组二等奖。食材好、口感好,让她的产品在网上一度成为爆款。 说起做“七彩豆包”,赵国华说,还是年轻人头脑灵活,去年村里回来一名返乡青年,说在外地看到的豆包什么颜色都有,看着就有食欲,建议她也试试。赵国华将“巧思”融进豆包面,用菠菜汁、胡萝卜汁、紫薯、紫甘蓝汁等和面,豆馅都是自家种的豆子和收购村民小园种的豆子磨制而成。为了保证大黄米的糯香,自家种了15亩地的糜子,从传统的粘豆包到“七彩豆包”,赵国华的豆包事业蒸蒸日上。2018年她的豆包店卖出4000多斤,和上一年相比翻了一番。 豆包事业越来越好,赵国华开始打磨“硬件”。今年的豆包加工厂是一处民房,走进民房内却不同于一般农村住家,醒发间、成品间、预包装间……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小作坊核准证、从业人员健康证,证证齐备。赵国华说,其实,这间厂房是为儿子预备的婚房,征求儿子意见,想用这房把豆包做成产业,儿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以前大家围在炕上做豆包,现在要按照专业的规范生产了,特别是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扶贫办还给解决了做豆包、饺子皮的设备,还有人帮助给解决冷库和物流,卖出豆包有了代发货的保障。现在除了做豆包,他们也开始尝试做饺子、豆面卷。 2019年3月,赵国华获得巾帼创业标兵称号。创业她不忘帮扶贫困乡亲,每卖出一斤豆包就拿出一元钱扶贫。去年全村89户贫困户收到了来自“豆包姐姐”的心意。她还帮助4户贫困户安装了净水器,给一户家里失火的人家送去被褥。贫困户郭淑艳、赵艳玲、陈立华都是豆包车间的员工,她们说,赵国华是个热心人,也是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带头人。今年冬天,她们正加班加点,做出口味香醇的“七彩豆包”,让豆包事业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