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祖孙三代在家训下合影。 本报记者苏强摄
□本报记者李美时 “家中男儿、年满十八、参军入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22日,省委书记张庆伟走访慰问87岁伤残退伍老兵郑振海时,挂在老人家中客厅墙上的一幅家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谈起这幅家训的由来,郑振海说:“我18岁入伍,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我知道战争的残酷,但国家需要有人来保护,有人来付出,我是军人,这是我的职责。”老人的话掷地有声。1979年,郑振海响应国家需要,义无反顾地送当年刚满18岁的儿子郑彦君入伍,同时立下了这份家训。“抗美援朝战争中,榴弹炮将我的腿炸伤了,但是我的战友们却为了祖国牺牲了生命,和他们比起来我已经得到太多。”郑振海说这份特殊的家训是希望子孙后代不忘先辈的流血牺牲,传承人民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参军从戎报效祖国。 18岁的郑彦君从投入军营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服役期间,郑彦君在部队因紧急备战工作突出,并在山洞隐蔽备战中积极照顾战友,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郑彦君介绍说,入伍的第18天,他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逐渐体会到了父亲家训的意义,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退伍后,郑彦君也未改军人本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郑彦君在工作过程中将拾到的三万多元现金还给失主,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让失主很是感激,表示要给他一定的报酬,表达心意,郑彦君婉言拒绝了,他说,我是一名军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前段时间,郑彦君发现周围居民楼内的楼梯有些因失修出现坑包等情况,他二话不说买了几袋水泥将失修楼梯抹平,方便了楼内的居民住户,当大家要对他表达谢意时,他仍然说,我是一名军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不会忘记培养我的部队,不会忘记那些患难与共的战友,也不会忘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年62岁的郑彦君从入伍到如今,最爱穿的还是橄榄绿颜色的服装,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军人报效国家的铮铮誓言。 同样的18岁,郑振海的孙子——郑强也响应国家号召,2007年应征入伍,在某机械化炮兵旅枪支修理技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服役期间,由于军事本领突出,在部队组织的各种比武竞赛中先后摘金夺银,他成为部队里一专多能的骨干人才,并先后获得“沈阳军区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旅单兵专业比武第一名”“专业技术能手”“旅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 退役后,郑强就职于哈尔滨供暖公司,郑强说,在部队期间他就是在从事服务保障相关的工作,转业后来到供暖公司也是一样为百姓生活提供保障服务,从性质来说是一样的。“我的爷爷、爸爸都是为祖国作出过贡献的杰出军人,作为这个光荣家庭的一员,我绝不能丢脸。无论是服役还是退役,我都会不折不扣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在接受采访期间,郑强的手机响个不停,不停有供暖公司的同事打来电话,沟通供暖保障问题。一旁的郑强爱人姜佳瑶说:“他现在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不把当天的工作处理好,绝对不会回家。”姜佳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他俩的爱情结晶马上就要诞生,郑强和家人希望这个未来的“军四代”也能够继续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报效祖国,把这份特殊家训的光荣使命延续下去。 延伸阅读 2020年我省征兵新政策 日前,记者从全省2020年度征兵和民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2020年正式施行一年两次征兵,时间分别安排在3月和9月,上半年重点征集各级各类院校往届毕业生、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班学生和各类社会技能人才,下半年重点征集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和高校新生。 据悉,我省征兵工作以“两征两退”为突破,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新兵征集、补充、训练和淘汰退出机制,逐步过渡到一年多次征兵多次退役。适应“以大学生为重点征集对象”改革要求,推动兵员征集与新兵训练、补充分配、培养使用及退役安置一体设计、整体联动。按照2020年正式施行、2022年配套政策制度及保障条件全面到位的目标要求,设置2年过渡期,确保高标准完成改革任务。一年两次征兵时间分别安排在3月和9月。 据介绍,2020年我省征兵工作的总目标是:确保大学生征集比例达到75%,退兵率控制在1%以内。 上半年征兵,2月15日前完成业务培训、廉洁教育、宣传发动、应征报名、初考初检等征兵准备,2月15日起压茬组织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役前教育,2月底前完成定兵准备,3月1日批准入伍,3月16日开始起运新兵,3月底结束征兵。下半年征兵,8月15日起组织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役前教育,8月底前完成定兵准备,9月1日新兵入伍,9月底结束征兵。每批次征集时间由过去60天压缩至40天左右。 今年我省两次征兵总体考虑是,以男性适龄青年人口为主要参考,提高高校分布、大学生征集潜力权重,参照往年任务完成质量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衡量,精准分配各级征集任务。根据大学生征集实际情况,经报上级征兵办公室批准可适当调整征集指标。任何一级不得擅自截留、挪用征集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