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李林本报记者李飞摄
省“百大”产业项目沃尔沃生产平台升级改造项目投产。高杨本报记者李飞摄
省“百大”产业项目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施工现场鸟瞰。郎林伟本报记者李飞摄
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省“百大”产业项目云天麻业2000吨/年汉麻纱加工项目投产。 刘佳春本报记者李飞摄
服务企业和项目“五制”经验写入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暂行办法。 郎林伟本报记者李飞摄
省“百大”产业项目龙油石化年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及年95万吨聚烯氢项目寒冬里抢抓工期。孙娜本报记者李飞摄
省“百大”产业项目豫港龙泉铝合金加工材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李飞摄
连续第四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 李林本报记者李飞摄
□本报记者李飞 “水十条”考核全省第一,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省“百大”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进出口贸易总值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问题“大棚房”清理整治全面完成,提前20天完成省定河湖“清四乱”“百日攻坚”任务,“五制”经验被写入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暂行办法,为各类企业减负44.6亿元、惠及纳税人96.6万人次,连续第四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城乡低保实现“十五连增”,刑事案件总量降至20年来最低;连续3年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和政策激励支持,并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因“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受到表彰的10个城市之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大庆建市40周年。在“大庆之年”,大庆市政府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建设百年油田”重要指示,面对原油产量下降、土地出让短收和减税降费的客观压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产业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国防动员等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9,“大庆之年”见证大庆贡献。 重大任务圆满完成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 2019年,全市政府系统行动坚决、执行有力,真正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处,推动了各项重大任务圆满完成。 精准脱贫成效明显,全年减贫3210户、668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州县、肇源县和大同区贫困人口全部销号,国家级贫困县林甸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扎实,大龙虎泡水源替代工程和明湖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顺利完成,2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整改到位,“水十条”考核全省第一。 企业债务有效化解,清偿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欠款8.26亿元,为企业脱困提供了保障。 问题“大棚房”清理整治全面完成,依法依规整改了166个I类、565个II类、4744个III类问题“大棚房”,同时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推动棚室经济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违建清底行动扎实开展,在全省率先完成违建别墅清理。 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四乱”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水利部督办的311个问题全部销号,提前20天完成省定“百日攻坚”任务。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开展,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60个,破获刑事案件837起,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628人,累计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6.976亿元,跟进整治建筑工程、市场监管等19个重点领域的乱点乱象。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 实现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市政设施一体化管理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支持油田公司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改革,接收大庆医专和60家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道路、桥梁等设施管护业务,实现全市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市政设施一体化管理。 市属国企改革扎实推进,试点实施国企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精简撤并子企业26户,减少财政补贴3531万元,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倍,实现了降本增效。 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确权工作进展较快,累计登记发证32.6万本,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484个。 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政府工作部门由41个调整到36个,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治理体系。 交通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创新网约车备案管理模式,驾驶员证、营运证实现全程网办,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 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省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到85家 地企、市校共举大庆旗帜,合力促进油化经济发展,大庆油田实现油气当量4362.8万吨,油经济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持续稳固;“油头化尾”项目建设进展扎实,石化公司120万吨连续重整、炼化公司36万吨航煤和10万吨液蜡等节点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油田公司、东北石油大学、大庆师范学院等合作建设的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挂牌运行;大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研发、八一农大杂粮绿色食品深加工等4个科研团队入选全省“头雁”团队,全市省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到85家。 共同开展油田发现60周年、建市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协助油田公司举办庆祝大会,联合推出全方位反映油田发展历程的文献纪录片《创业之路》、多维度展现大庆转型成效的系列短视频《肆秩芳华》,更好地传承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省“百大”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上扬。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公共财政收入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增加值增长3%。克服局部内涝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90.6亿斤,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两牛一猪”规模养殖场发展到311个,标准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1%。 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增加值增长1.8%。创新实施“三百行动”,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28个,“百项”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其中,豫港龙泉铝合金加工材、伊品生物基尼龙盐、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龙油石化年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及年95万吨聚烯氢、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升级、沃尔沃生产平台升级改造等省“百大”项目的投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完成投资额位列全省第二,沃尔沃生产平台升级改造、云天麻业2000吨/年汉麻纱加工、北园农产品销售批发等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百企”实现产值950亿元、增长9.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7户;“百项”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5个,实际到位资金101.8亿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增长7.6%。大庆萨尔图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7%;龙工场跨境电商平台建成投用,全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 大庆连续3年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和政策激励支持,并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年又成为全国首批因“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受到表彰的10个城市之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试评价综合排名位居东北参评城市前列 构建了“1+4”政务服务体系,市级“网上办”比例达到90%,特别是小超市、小餐饮、小洗浴、小旅店、小食品作坊、小美容美发“六小行业”审批纳入了综合窗口受理,1天即可办结全部手续;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开标系统上线运行,完成远程开标项目1144项,节支7.4亿元。 实施“五项服务机制”,选派52名“首席服务员”全程包保重点项目,承诺办、我帮办、上门办、集中办、提级办“五项举措”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五制”经验被写入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暂行办法。 创新“办事不求人”措施,公安系统率先推出的落户口、上车牌等31项举措走在了全省前列,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各类企业减负44.6亿元,惠及纳税人96.6万人次。下调园区天然气、电力等生产要素价格,5600家企业享受到降成本的实惠。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向410户企业发放补贴2.64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在国家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大庆综合排名位居参评城市前列。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位列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26位 环卫保洁更加精细,出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指导意见,提升管理标准,明确环卫企业、小区物业、临街商铺的管理边界和责任义务,市政环卫实现管理全覆盖,城市清洁程度大幅提升。 宜居功能更加完善,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5处、危房7650户、农厕7335户,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建设了城市微型广场和口袋公园23个、便民小市场5个,改造老旧小区11个,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交通出行更加顺畅,硬化农村道路337.7公里,维修改造城区道路18条,新增停车泊位2300个,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城市色彩更加靓丽,启动建设了苗木培育中心,植树造林40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庆位列2019年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26位。 民生质量稳步提升 民生领域投入资金近248亿元 全市民生领域投入资金247.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4%和6.5%。 就业创业形势向好,驻庆高校1926名毕业生留庆工作、增长了80%,684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4%。 教育事业整体改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高于国家规定标准8个百分点;高考再创佳绩,考入清华北大46人,一本进段率达到27.3%。 医疗服务明显提质,公立医院改革、医联体建设纵深推进,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86家,9个县区全部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大庆连续第四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高质量承办了全国铁人三项赛等29项国家级以上赛事;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地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 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健全涵盖特困人员供养、困难群众帮扶的“12+1+N”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十五连增”。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妥善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刑事案件总量降至20年来最低,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李飞收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