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省内高速公路收费站采访记 □本报记者狄婕 1月25日起,黑龙江省进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状态。截至2月2日,全省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95例。 疾控专家一再提醒,政府部门多次呼吁,尽量减少外出。然而,从省内公路近期车流量上看,车流量仍然不少,人员流动还是较多。 仅以2月1日为例,全省高速公路、国省道设置的421处检测站点,共排查过往车辆12万辆、旅客26万人。大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目前全国高速公路路网交通流量降幅76%,而我省降幅仅为50%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每天12.4万辆汽车上高速,抽查显示:一半车主为办事出行 2月2日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长江路收费站。 这里为了保障对过往车辆人员的体温检测,除绿色通道外,收费站出、入口各留一条通道。在入口处记者看到,半小时内这里聚集近百辆车,车辆排成一列等待接受人员测温。 随后,记者又来到哈牡高速公路哈尔滨收费站。 作为牡丹江进入哈尔滨的重要通道,这里车流量更大。在收费站出口,30多辆车排成两列,等待人员测温。 在疫情防控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这些车辆有啥急事非要长途奔波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余个车主,其出行理由外出办事占50%,探亲回家占30%,返岗上班占20%。大部分车辆都乘载多人,有少数车辆内还存在人员不戴口罩现象。 据悉,为了严格控制疫情通过道路运输途径传播,我省在5条省际高速公路、26条通往外省普通国省道、187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均设立了公安检查站。目前,高速公路回省车流量为日均5200辆,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日交通流量12.4万辆次,截至2月1日,全省高速公路共检测车辆48.33万辆次,为103.85万人完成测温。 “车辆的频繁流动,给我们也带来很大压力。拿我们站来说,截至2月1日,测温旅客数量17万余人,检查车辆5.7万余辆次,日均测温旅客近两万人。其中,1月27日大年初三,测温旅客达到6万人!”哈牡高速公路哈尔滨收费站工作人员姜海涛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每天上万人参与检查测温,目前共测温103.85万人,体温不合格49人 在长江路收费站,哈尔滨市东原社区医院的张丽新和她的同事们正在对出入城车辆的乘载人员检查体温。寒风中,她将人体红外测温仪夹在腋下保暖,自己却冻得直跺脚。 “体温正常,可以通行,但现在疫情严重,没事别出门了。”张丽新对每辆车的乘客都这么说。 张丽新说,道外区所辖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等医疗机构轮流负责部分高速公路收费口的防疫测温工作。今天,东原社区医院派出了20名工作人员,但还是忙得团团转。 长江路收费站站长张冬华说,现在全站每天30余人上岗,24小时坚守,不仅要做好保通畅工作,还要协助防疫、公安交警部门做好测温工作,人员投入比平时多了近一倍。 记者了解到,检测人力投入巨大,虽然查出体温不合格的人数很少,但工作人员仍然一丝不苟。以哈牡高速公路哈尔滨收费站为例,9天时间检测了17万余人,送医院3人。 省交投集团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稽查部部长申佳峰说,截至目前仅高速公路部门已累计投入一线工作人员2.1万人次,投入人员是平时的近两倍。目前共为103.85万人测温,体温不合格49人。 公路防疫压力山大,减少出行 张丽新说,由于天气寒冷,测温仪也会出现“罢工”情况。在测温点旁的保障车上,摆放了几个电热水袋,但这并不是为工作人员准备的,而是为了给受冻的测温仪“取暖”。“我们隔一会儿就要给测温仪加热,保障它正常使用。” 除了第一次测温之外,收费口还设置了复测点。据介绍,经过长途驾驶,阳光照射及车内空调会导致车里气温高,有些人第一次测温就会显示体温高,这时候就要让驾驶人在车里待一会儿,到复测点重新测温。 “虽然很辛苦,但我们觉得责任很重,再冷再累也不能有一丝马虎。”张丽新说。 2日零时起,结合全省疫情防控需要,我省高速公路36个收费站临时关闭交通。申佳峰说:“交通运输点多、线长、面广,由于车辆流动性大,给交通运输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我们呼吁大家要科学合理安排行程,特殊时期,尽量待在家里。一旦开车出门,尽量减少在服务区和拥堵收费站区的停留时间,最大程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一边是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一边却是人员车辆的频繁出行。有关部门再次呼吁,我省高速公路防疫压力艰巨,大家应该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要求,非刚性需要,不要驾车外出,减少通过公路途径传播疫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