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长虹 2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立春过后9天。 一大早,方永江的电话就一直占线。问他,他笑说忙备耕。 “电话能备耕?”“能啊,三通电话,都是解决备耕大事。” 第一通电话,打给东北农业大学两位老师;第二通电话是商量今年种地预订鸭雏的事;第三通电话是打给浙江和湖南的一家公司和两家商超。三通电话,都跟今年种地有关。 方永江,五常市二河乡川北道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年纪不到50岁。“方大叔”是他的网名,几年前他就成了种地的网红。自2004年起,方永江开始在家乡五常市二河乡做有机农业,十多年来他领导下的合作社有机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519亩。2014年起,东北农业大学专家组与方永江的合作社开展合作,建立鸭菌稻特色产业基地,推广有机水稻、稻田鸭、木耳的立体循环种养模式。2019年,方永江的川北道合作社鸭菌稻种了420亩,包括鸭子和水田套种木耳的收入,每亩地比普通水稻多收入1000元。 今年备春耕开始,赶上大环境情况特殊,防疫工作是头等大事,出不去门的方永江,先把第一通电话打给了东北农业大学的戚国强和赵文忠两位老师。他们都是方永江鸭菌稻生产基地的得力“军师”,备耕得先和他们商议好今年的打法。 戚国强是东北农业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授,几年来一直和方永江的水稻合作社做“校社共建”。2018年,东北农大、川北道水稻合作社和深圳米世家公司签了科研、稻米生产、销售三方合作协议。2019年,通过东北农大申请到了有机水稻种植的一个省里科研项目。赵文忠则负责指导互联网+智慧农业、大米网络营销等技术环节。方永江的合作社成为这个项目的科研基地,在有机水稻基地建起了一座小型气象站,还上了土壤分析、水温测定、测风、虫情测报等农情监测设备。方永江把电话打给他们二位,商量的就是今年备耕如何科技先行。 今年春播在即,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不能现场指导,专家组就通过电话给出种植建议。结合去年秋季雨水多,易导致病害增多及春播期气温略低等农情特点,专家特意嘱咐插秧不用太抢早。 “继续研发和完善鸭菌稻农牧循环模式,以销订产。”方永江的一通电话,确定了今年的种植思路,这也是近几年来他的水稻合作社的生产路径。 “本来今年要把鸭菌稻往1000亩上定的,但是现在得看订单情况。今年因为疫情,订单可能得来的稍晚些。”方永江对今年的鸭菌稻种植面积有了些底。 他的第二通电话就是研究订鸭雏的事。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以稻育菌,以菌还田,这是方永江种植鸭菌稻的秘诀,这其中鸭子的参与不可或缺。平均每亩鸭菌稻要用十四五只鸭子,去年每只鸭子还赚了20元,给每亩地增收了200多元。在往年只用麻鸭的基础上,方永江琢磨今年要进些樱桃谷鸭,这种鸭子稻田用过后,更受市场欢迎,价钱会更高些。 “进多少鸭雏,现在还定不了,得看水稻订单情况。”放下这通电话,方永江给浙江和湖南的三家企业打了第三通电话。今年,合作社准备把2017年注册的“一饭一食”品牌大米推进商超,通过做样板进商超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2019年11月召开的“中国有机30年”大会上,方永江被评为“新锐人物”。去年8月,方永江他们的鸭菌稻共育立体循环有机种养模式,还上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的“田间示范秀”节目。这一切,都让方永江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新锐”称号。 “目前,农民都还出不了屋,先做培训吧。通过网上培训,让合作社成员都掌握好鸭菌稻的种养技术。” 新锐“方大叔”备耕种地,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