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马智博
“体温36.7度,正常……”12日,在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医街与通江街交口处的防控劝导检查站,正在值守的通江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龙收到了一条图文微信信息。“这条信息来自我辖区11日从三亚返哈的一名居民,为了做好外地返哈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为返回街道的每一位居民都单独建立了微信群。群内有街道、社区、防疫等部门工作人员对该名居民共同实时监管。”王龙告诉记者。
在王龙所在的防控劝导检查站记者看到,进入街道人员、车辆必须进行测温,同时严格进行登记。“通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多为老小区,小区内四通八达,封闭难度极高。”王龙说,该街道办事处根据辖区特点,连续4天对人员流动大、贯穿路口多的街路和单元门进行围挡隔离,整个辖区出口已由原来的116个变为36个。每个出口都设有防控劝导检查站,实施24小时监管,非小区居民和车辆一律不准入内,居民进出一律登记,查身份证、查出入证,问从哪里来、问到哪里去。
“我们注重外地返哈人员的发现排查,严防输入性疫情。”王龙告诉记者,按照外地返哈人员必须隔离14天的要求,该街道为每一位辖区内的返哈人员都建立了微信群,返哈人员一日三次在群内上报体温,同时有物资采购等需求时,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居民及时解决,送货上门。目前,该街道已对19名外来人员实施了居家隔离。在每一个微信群里,记者看到被隔离人员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
通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严格查看出入人员相关证明。
本报记者马智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