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中,每一个推动的力量都值得称颂。“逆行”奔赴战“疫”最前方的医务工作者令人心生崇敬,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平凡坚守,也同样令人动容。本版将在近期连续刊发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是转运司机、他们是90后志愿者、他们是保洁团队、快递小哥,他们用平凡义举,为我们的城市书写温暖的记忆,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坚强信念。
□赵琪本报记者马智博
“在2020年的这场战‘疫’中,一批批党员不顾安危,舍小家为大家,逆行抗疫……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党员的担当和作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提出申请,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写下这份入党申请书的,是哈尔滨市道里区行政执法局行政办“90后”驾驶员王诗博。
作为道里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协调转运组120救护车司机中的一员,28岁的王诗博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在转运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和集中隔离人员一线。他用实际行动和一份入党申请书,发出铮铮战“疫”誓言,“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转运没有固定时间,接到任务就要立刻动身。好几次,王诗博刚拿起碗筷就接到转运任务,一天只吃一顿饭已经是常事。事实上,最难熬的是夜间,睡梦中随时被电话叫醒,迅速穿戴完毕,准时赶到现场。在将被转运人员拉送到指定地点后,还要对车辆进行消毒。“有时候太累了,回到指定宾馆,靠在凳子上就睡着了。”王诗博说。
王诗博告诉记者,按要求,他们不需要与被转运人员交流,但看到很多人员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时候他们便主动当起开导员。一副护目镜、两层防护服、两只口罩,在救护车中,在如此严密的防护下,虽然早已口干舌燥、呼吸不畅,但王诗博依然会和被转运人员耐心交流,给他们讲解隔离的常识、意义等,消除被转运人员的不安情绪。
“有一次凌晨一点接到转运任务,赶到时被转运人员却迟迟不肯下楼。我一次次打电话、发短信给她介绍隔离点的情况,讲解隔离的常识,关心她、宽慰她,最终得到她的理解,主动配合转运。”王诗博告诉记者,那一趟转运结束已是凌晨三点,“说不累是假的,想到通过我们的转运,为更多人筑起了防护的‘屏障’,苦点、累点也值得。”王诗博说。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递交申请书?”王诗博坚定地回答:“因为感动!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我要成为那样的人。”疫情没有结束,王诗博的坚守依然在继续,他随时等待着下一个命令的到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