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勤中的侯大伟。 本报记者李天池摄

侯大伟的妻子万媛在“前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李天池
2月28日10时,雪花漫天飞舞,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中民街与民生路卡点,身穿制服、头戴棉帽的侯大伟正在执勤。检查居民的出入证、为行人和司机测温,虽说是重复相同的内容,但他每个动作都标准到位,没有一丝懈怠。
侯大伟,是香坊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沉一线的一位“85后”。从2月1日至今,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但他从没有喊累叫苦过。
侯大伟对记者说:“本月1日起,我们开始正式上岗。当时我在哈尔滨市成高子收费站站岗执勤,负责对进城的车辆及人员进行登记和测温。”早8时上岗,晚9时下班,一干就是20多天。
2月初的哈尔滨,寒冷依旧。侯大伟和同事们每天户外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这对他们的身体都是巨大的考验。脚冻得发麻,测温、登记一系列不断重复的动作让胳膊酸疼。侯大伟回忆:“每天最好的时光就是吃午饭,虽然只有20分钟,但能回到大客车上坐一会儿、吃碗泡面就很满足了。”
“之前疫情严重,十多天没有回家,不是不想回,是真的放心不下工作。公路卡点是病毒输入的风险点,尤其是在夜里,更不敢疏忽大意。”条件有限,侯大伟和同事们实在困了就在大客车里轮班休息。
2月22日晚,妻子万媛的一个决定让他既吃惊又担心。吃惊的是,平时温柔听话的乖乖女,在主动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这件事上,那么坚决果敢。“我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她爷爷又在19日刚去世,这对她打击很大,从心理和身体上来讲都不适合去。另外我们想今年要孩子呢。”回忆那晚的情景,这个在执法一线工作9年的男子汉言语哽咽。
2月23日,在为奔赴孝感的医疗队送行的集合点,侯大伟被感动了。“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出征,场面特别震撼!自己的媳妇就在其中,我很自豪。”那一刻,他抛下了所有顾虑和担心,对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冲向疫区前线的白衣战士充满敬意。
就在妻子出发后第二天,侯大伟从成高子收费站被调到了现在的社区卡点。这段时间,万媛在汉川人民医院护理重症患者,工作强度非常大。他俩每天只有10分钟微信聊天时间。但通过妻子简短的讲述,他了解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艰辛。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坚持工作6小时,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护目镜里是两汪水,但没有人叫苦。
“一想到他们在前方的付出,我在社区守门站岗就更认真了。再辛苦也没有他们辛苦,何况我们的疏忽会让多少人的牺牲和奉献前功尽弃呢。”侯大伟对记者说。
12时,他走进路边简易铁皮房里,只用10分钟吃完午饭,继续执勤。风雪中,他的背影格外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