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佳倩 清晨5时20分的绥芬河,天蒙蒙亮。快速洗漱,穿上“红马甲”,戴上写着“志愿防疫”的红袖标,装好酒精、洗手液等物品坐车来到法院附属楼的防疫卡口。4月16日6时,00后防疫志愿者范雨欣开始了她8小时的防疫工作。 范雨欣是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每天早起出发,我都怕吵醒家人,但我母亲却比我起得更早,来监督我不要迟到误工,帮助守好这道‘防疫门’,她比我还紧张。”范雨欣说,因为她一直坚持做志愿者,家人也越来越支持她的工作,“我身上的‘红马甲’已经成为他们的骄傲。” 4月5日,范雨欣看到绥芬河团市委发布招募防疫志愿者通知后就主动报了名。“作为土生土长的绥芬河人,家乡养育我20年,现在正是我回报的时候。”她说。 从4月6日开始在当地方舱医院做后勤工作,到4月15日来到法院附属楼卡口值守,范雨欣一刻不松懈,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在战“疫”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家很少做家务,本身工作经验也少,很多人都担心范雨欣这个00后是否真的能把志愿工作做好。 但是,她证明了自己。在方舱医院,不论是整理床铺、摆放物资、搞卫生做清洁,还是登记盘点各类防疫物资,范雨欣细心学习,最后都能熟练应对,妥善做好。“这孩子各种辛苦劳累都不在话下。”很多人都这样评价她。 4月11日,范雨欣结束方舱医院后勤工作后,又加入了“纪委小区卡口志愿者”微信群,等待安排新的工作。 “现在确实很疲惫,但我觉得我还有能量,我还能做更多。”范雨欣认真地说,疫情让每个人都揪起心来,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可以“糊弄”过去的事,特别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特别需要我们众志成城。 多日的志愿服务,亲身参与到这场战“疫”中,让范雨欣乡情更浓,对重获明媚的信心也更足。 范雨欣说,虽然绥芬河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但这期间大家决心抗疫、守望相助的精神时刻感动着她:“工作中大家还会了解配合我的网课时间,来调整工作时间,让我不耽误上课。” “最初在方舱医院服务时,我甚至还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也成为了志愿者,第一时间站出来守护家乡的不只有我。” “很多医护人员赶赴绥芬河,让我们变得安心,感谢这些‘逆行’英雄。” …… 这些点点滴滴,范雨欣一一记录。她说,这些感动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采访的最后范雨欣告诉记者,她在法院附属楼卡口工作会持续到4月底,但无论何时她都会随叫随到。 范雨欣在为卡口居民做出入登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