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邵晶岩 制定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诊疗流程图,向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工作人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专家汇报治疗情况,并就疑难病例进行讨论。这几天,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倪薪片刻不得闲。 从湖北应城返回牡丹江,结束休养,倪薪在绥芬河也已工作了12天。 结合援鄂时制定的应城新冠肺炎诊疗路径,倪薪一到绥芬河,就制定了《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指导路径(试运行)》。“我们接触这个疾病的治疗早一些,治疗经验也多一些,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担任新冠肺炎医疗组组长,开始主要负责方案和流程的编写。”倪薪说。 每天7时40分到医院,参加8时的交接班早会,最早18时30分离开医院,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下了班工作还在,医生会向我汇报病区里的情况;因为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患者有什么疑问和特殊要求我就打电话解释。这几天确实挺累,都理顺了能好些吧。”作为医疗组组长,倪薪要给病区医护人员分组排班、分配工作,对病人做病情筛查和分型,进行评估,对绥芬河不具备治疗条件的重症患者,按转院标准转到牡丹江市定点医院。 在支援应城医疗队时,倪薪负责轻症患者治疗,也参加重症患者治疗会诊。“不同医院流程和设备不一样,所以在编写诊疗路径上,还是会有所不同。我按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并根据医院承担的救治任务,针对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制定诊疗路径。”倪薪说。 “和应城市医护人员配合很好,感情很深,但刚开始听方言还是有些吃力,回到家乡,一切都更熟悉一些。”虽然肩负同样的责任,但回到家乡的感觉还是和援鄂时有些不同。 “家乡的救治工作,更是我的责任所在,因为接触这项工作比较早,积累的经验能够为绥芬河的救治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对新加入到新冠肺炎救治的医生,我都手把手带,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感染病房医生办公区,倪薪用信心对抗着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