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口岸工作。 梁海东摄
□本报记者杜怀宇邵晶岩
4月25日上午,一辆满载口罩、防护镜等防疫物资的运输车辆顺利通过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查验。疫情期间,绥芬河口岸货运始终保持通关,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对运输抗疫物资和生鲜果蔬全部实行“零等待”边防检查。
随着绥芬河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形势的严峻,战斗在国门抗疫最前沿的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警投入、精准施策,全力构筑国门防控安全防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迅速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及时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制发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方案。勤务组、宣传组、物资保障组、督导提示组、数据情报研判组、应急处突组以及舆情应对组等7个战时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划分,每日汇总梳理疫情防控措施、流程,确保防控工作无漏洞、零死角。数据建模、人工核查,全部入境旅客境外疫情重点国家活动轨迹全面掌握,动态了解境外返回人员情况,积极对接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推送研判结果与预警信息,做到人员身份清、旅居轨迹明、风险判别准、警情推送快,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月末至4月初,绥芬河公路口岸进境人员急剧增加,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迅速组建突击先锋队充实公路旅检,日均出动警力80余人次。
在绥芬河公路口岸旅检大厅,检查员王蕾和郭鸿剑被称为边检站的“抗疫夫妻”。俩人不在一个勤务队,平时上勤休息经常错开,“戴好口罩”是相互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4月5日19时许,50余名中国留学生到达绥芬河口岸,经海关检测筛查,一名吉林籍学生有发热症状。“你好,欢迎回到祖国!”王蕾的一句暖心问候,让处于紧张状况的学生倍感温暖。
执勤民警徐鹏宇、彭舒婷夫妇也是边检员。当得知口岸疫情形势紧张的消息,他们立刻放弃休假火速从哈尔滨返回绥芬河。徐鹏宇每天7时到达口岸,换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紧张工作,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当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组建先锋队时,彭舒婷毫不犹豫请缨参战。两个人同一战场上并肩战斗,饱满的精神状态感染着其他人。
对于经绥芬河公路口岸入境的人员,需要先经过海关查验核酸和重点流调,检查完所有旅客需要好几个小时。由于长时间使用酒精消毒,边检员的手都被酒精侵蚀得干皱、干裂。
随着疫情传播风险增加,一线警员的压力也在增大。民警鲁子健每天工作下来不仅疲惫、还有呼吸道的不适感,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由于一直与大量有着疫情隐患的出入境旅客接触,他和同事都自行与家人隔离,吃住在口岸。鲁子健说:“孩子在视频里张开小手让我抱抱,那心情没法形容。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尽职尽责。”
这支队伍的180余名民警,90后占了近一半。“国有战、必参战、战必胜”,这就是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的战“疫”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