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向东准备进入隔离病房。
□文/摄本报记者邵晶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坐镇指导武汉救治工作的“重症八仙”因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而备受瞩目。八人之一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在结束支援湖北的救治工作后,回到广州仅仅休整了3天,4月11日,又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赶到绥芬河、牡丹江,指导这里的救治工作。 出生于1962年的管向东,是“重症八仙”中最年长的。2005年,管向东成为国内第一批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业32年,见证了我国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这期间,挽救过上千人的生命。 “重症医学主要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通俗地说就是专门救命的。”1988年进入重症医学领域,32年,管向东越来越爱这个“救命的”专业。1月29日,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的管向东,率先向全国重症医学同仁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到医疗救治的最前线,为抗击疫情作贡献。倡议发出后,1.9万名重症医学专业人员火速奔赴湖北。 2月2日,管向东赶到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他走遍了湖北省除黄冈和恩施的各个州市。管向东深入定点医院,参与专家会诊,完善具体诊疗路径,排查筛选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管向东还组织团队编写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为全国各地重症治疗提供临床路径。 从武汉回到广州,本以为能好好休息几天。但4月11日,新的任务来了。管向东毫不犹豫提起行囊,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赶赴3700公里外的牡丹江、绥芬河,指导这里的境外输入病例救治工作。 在牡丹江,管向东对病例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老年人比重小,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并且前期我省应对及时,因此全部病例中重型危重型病占比较低,不到10%。 “黑龙江省的很多做法都为减少向重症转化的关口前移创造了条件,将入境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减少了重症的发生。”疫情防控是个系统工程,在黑龙江22天来,管向东对此体会更深。 针对重症危重症比例低的情况,管向东和专家组成员把救治关口前移,评估轻型、普通型患者转化成重型、危重型的可能性,提前运用重症治疗的手段给轻型、普通型患者进行氧疗和支持治疗,避免病情转重,有效减轻了救治压力。 支援武汉时,管向东就对我省援鄂医疗队的扎实作风有所了解。“黑龙江省抽出1500多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支援湖北救治工作,回来后又来到一线作战,黑龙江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工作状态和业务水平让我敬佩,值得称赞。”在牡丹江并肩作战后,更加深他对我省医护人员的敬意。 管向东表示,有了湖北救治经验,牡丹江、绥芬河救治工作总体上井然有序。黑龙江省各行业奋战在一线的人,付出了很多,积极组织救治,控制输入疫情扩散,为29个兄弟省份减轻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