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兴本报记者王玮 每天清晨,远在宁波的海伦务工人员候成民都会早早地起床,在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光。候成民很珍惜眼前的这份工作,他说:“在疫情特殊时期,坐包机来到这里,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不容易,我们一定加油干!” 疫情期间,海伦市与宁波市相关企业签订了1050人的用工协议,这1050名农民工乘专机,分3批“点对点”到达宁波。候成民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快速实现上岗。 在绥化市,像海伦市这样有序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举措不在少数。疫情发生以来,绥化市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多点发力、精准施策,开足马力推进稳就业专项行动,支持措施“不空档”,服务企业“不掉线”,保障民需“不停歇”,打出一系列稳就业组合拳。 “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返岗就业 年初以来,绥化市把做好农民工务工输出服务保障作为最紧要最急迫的现实任务,持续开展了农民工返乡情况动态摸查监测和农民工外出务工需求调查摸底。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人社部门牵头,公安、交通运输、卫健委、铁路五部门组成的“点对点”服务协调小组,建立了与疫情防控指挥部、公路交通和铁路等部门联动机制,多部门协作打通广大农民工的求职路。 绥化市和宁波市两市人社部门全面建立了市县两级“一对一”劳务协作关系。在“点对点”服务协调小组的组织下,海伦市、明水县已先后组织7架次专机向浙江奉化输出1456人,其中输出贫困劳动力314人;青冈县组织10辆专车向浙江宁波输出299名农民工,其中贫困劳动力115人;绥化市还组织专车12次,向江苏、山东、浙江、河北、辽宁等省“点对点”输出农民工296人;绥棱县组织自驾去建三江务工4600人,包专车专列专机省内务工2806人、省外务工1996人…… 截至4月23日,绥化市人社部门已经组织返城复工农民工123257人,其中省内60209人,跨省63048人;有组织输出农民工11923人。 “就业大集”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 4月24日,一场热闹的“绥化就业大集”活动为求职者打开就业大门。启动仪式后的1个半小时内,就有216户企业在“绥化就业大集”平台注册,发布岗位信息503个,有310名求职人员注册求职,企业收到的求职简历达400多份,微信直播、快手等在线观看人数3.7万人次。“绥化就业大集”是绥化市政府畅通就业信息供求渠道、创新就业综合服务模式、满足复工企业和求职人员需求的有力举措。 据介绍,“绥化就业大集”实行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坚持固定举办时间、固定举办地点、固定组织人员“三个固定”的原则,实施线上招聘和线下现场招聘“两种模式”同步运行。每周五依托“绥化就业大集”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招聘,力争把“绥化就业大集”打造成为企业和求职者想得到、用得了、用得好的品牌平台。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全方位发力缓解就业“高压”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为了稳就业,绥化市全方位发力—— 复工复产“零距离”。成立市、县两级稳就业工作专班,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给予资金支持、搭建政银企平台等举措,吹响保复工、促达产的集结号。截至4月28日,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319户,总开工率为97.9%;1~3月平均上岗人数4.4万人,高于同期7.3个百分点,增加率全省第一。服务业复产复业12.2万户,复产复业率89.6%,复产人员33.9万人。 落实政策“零延缓”。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以最快速度把各项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目前已审核合格稳岗返还647户4273.89万元,为597户企业实施稳岗返还2930.86万元;为524户纳税人免征增值税508万元。 服务招聘“零障碍”。畅通“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延时办”“帮办代办”等5种服务渠道。举办“春风行动”和“战疫情、保复工、稳就业”等线上招聘40余场次,实现上岗就业727人。 用工监测“零失误”。建立完善的用工监测体系,发现数据异常变动立即核实。截至4月16日,调查的地方百大项目57户,新招工3311人;调查的开发区、园区等企业1692户,新招工3798人;调查的大型企业24户,新招工218人。 技能培训“零保留”。在全市企业全面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突出做好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培训。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3万人,以工代训212人,线上培训705人。 重点群体“零缺漏”。截至目前,重点群体已经实现就业2422人,其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91人、退役军人实现就业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31人,实现了重点群体就业的阶段性目标,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