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再胜刘佳宝朱秀娟记者王咏梅)绥化分公司(管理局)红光农场红光医院强化有序防控,制定防控方案、工作流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医疗队、疫情监测、医疗救治、信息上报、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筑起科学防护的“安全壁垒”,守护一方平安。
从开展感染监测、干预控制、医护人员培训、预检分诊、医疗废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着手,先后7次制定和完善符合院情、科学防控措施及方案,释放应急管理效能,守护安全底线。针对传播途径、自我防护、应急处置等内容进行业务培训,强化标准预防措施落实,规范诊疗流程,启用预检分诊、发热留观室,建立转诊工作机制。
“院内清洁消毒管理不留死角,我们对医院门诊各科室、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区域,每日消毒2次;采用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每天60分钟以上;对门诊患者接触的物品随时消毒;医疗废物每日专人收集、转运、消毒、焚烧处理。”红光农场卫生科科长、医院负责人张立双介绍说。
在院感防控的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场区疫情防控多项职责:设置红光农场临界检查站卡点,监测排查出入人员、车辆;场区划分为8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医学隔离点值守、居家隔离人员服务、宣传防疫知识、公共场所消毒。在防疫保卫战中,应急医疗卫生队以其协作能力、专业化等优势,成为战“疫”的中流砥柱。在药局工作的戴永刚、张玉坤,这对80、90后“战友”关键时刻勇于担责,戴永刚每天负责卡口人员运输、运送外来和返场的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张玉坤在卡口轮岗值夜班,白天还要承担医院其他工作。杨秀娟负责疫情信息统计上报,从事疾控防疫工作18年,参加过“非典”防疫。她每天进行数据梳理归类、信息汇总,仔细核实外来和返场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车票影像、途经地详细住址等信息,常常加班至凌晨。
面对境外输入疫情严峻形势,梳理查找风险点、薄弱点,形成“1+4+1”联防联保机制——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医务人员、场区内派出所、社区居民委、党员干部、居民楼栋长等合力战“疫”,并与临界的护林检查站、海伦、绥棱、赵光农场联防联控携手防疫,密织疫情防控网,切断疫情可能传播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