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怀宇 绥芬河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投身社区防控抗疫,为赢得大战、完成大考凝聚起强大的群防群治力量。 发挥政治优势筑牢战“疫”最前线 坚持把遏制境外疫情输入作为社区防控“最前沿”,积极承担中俄两国公民第一入境地防控任务,牢牢守住防境外输入第一道防线。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依托国家和省、牡丹江市直接下沉指导优势,积极主动分析境外疫情信息,提前对物资准备、防控措施、人员调度等作出部署;建立“闭环管控、分段负责、无缝对接”一体化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入境人员6个100%“全程闭环管控”,严厉打击非法越境等违法行为,确保入境人员与城市居民“一城两线”“泾渭分明”,全力守好口岸防线。 精准施策,科学应对。将“第一时间”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标准”,紧盯境外疫情发展态势,提前研判形势、部署力量、调度资源,升级防控举措。 广泛宣传,保持平稳。坚持把党组织作为群众维稳“定盘星”,发挥宣传引领作用,编写疫情防控“三个带头”“八个靠前”,编播视频、微信群推送、张贴条幅10万余条次,出动宣传车、农村“大喇叭”在全市小区、村屯不间断巡回播报,广泛宣传防疫政策和防护知识,确保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营造全市上下齐心战“疫”氛围。 发挥机制优势树起战“疫”冲锋旗 全面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总要求,着力推动明责任、严管控、强保障三项机制建设,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压实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建立“纵横交叉、联防联动”管理责任体系。在纵向上,全面建立市镇两级领导包保社区(村屯)、社区书记包网格、网格员包楼栋(单元)、楼道长(单元长)包户4级包保制度,形成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管理链条,确保疫情防控各项任务落到最底层、分到各人头。在横向上,统筹乡镇、公安、应急、卫健、财政、信访等部门形成联动管控机制,制作防控工作流程图、卡口分布作战图,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应急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有序可循、有效推进。 多措并举,确保群众安危。坚决守住社区防控“最后一道防线”,严格落实“九严一保”措施,压实卡口包保单位和物业公司主体责任,投入150余万元将全市794个小区和单体楼围栏整合成330个卡口和6个村屯卡口,无物业公司小区由全市统筹下派干部和志愿者共同卡口管控。卡口实行值守“一证三宝”和“二人二查三问”措施,全面开展24小时常态化巡查指导,及时排查漏洞、补齐短板,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加大保障,暖心服务。发挥乡镇居家隔离管控主体作用,实行居家隔离人员“5221”管控模式,即建立“镇班子成员+社区书记+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5级包保责任体系,实施定期、代办“两服务”和居民不出门、沟通无接触“两确保”,高标准实现暖心服务目标,让居家隔离人员“宅在家、宅得住、宅得好”。着力发挥志愿者和楼道长作用,对1771名孤老残幼等特困人员和低保户特殊群体,提供24小时医疗救治、物资代购直连服务。每天凌晨深夜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全市小区卡口值守人员送去牛奶、鸡蛋等食品,从党费中划拨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慰问防控一线人员,全力支持基层一线防控工作。 发挥组织优势吹响战“疫”集结号 全力推动工作力量下沉,织密织牢防控网络,做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领导,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让党旗在疫情防控阵地上高高飘扬。 吹响号令,基层堡垒建起来。在口岸一线、入城卡口、方舱医院等关键位置建立12个临时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始终冲在疫情防控最危险、最要害的地方。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共建共融体系,统筹辖区内机关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共同参与,工青妇群团组织积极响应,捐献防疫物资200余万元,30多家“两新”党组织捐款捐物170余万元。着力发挥社区“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市-镇-社区-网格-楼栋(单元)”5级组织体系,整合网格内“三委”力量,配齐覆盖830名楼栋长、3345名单元长,各网格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主动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布控和宣传引导工作,实现战斗堡垒延伸到楼栋、落实到单元。 冲锋陷阵,党员标杆树起来。在社区防控中主动亮身份、树旗帜、作表率,组建80个党员先锋岗,10个党员冲锋队,积极投身医疗救治、上门摸排、物资配送、环境消杀等服务2500余人次。全市49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30个驻绥中省直单位和36个物业公司,35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和1980余名志愿者主动请战,迅速集结下沉小区卡口进行24小时值守,党员干部主动去社区“双报到”,先后涌现出优秀党组织12个、党员17名,5名积极分子在防疫一线入党。 凝心聚力,人民群众动起来。全面落实“四方责任”,依托社区、网格、楼道(单元)落实家庭和个人防控责任,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发动发挥离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热心居民作用,开展地毯式摸排。鼓励群众对防控期间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调动全市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牢牢守住小区大门、楼栋单元门和居民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