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养牛养鹅实现脱贫。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本报记者潘宏宇邵晶岩 成群的大鹅吃着苣荬菜,四头母牛中三头怀了犊,三间新砖房房后种满了小辣椒。记者在鸡东县向阳镇忠信村杜海刚的家看到了眼前这红火的日子。谁也想不到,一家人几年前还曾那样贫苦。 “150只大鹅,一天喂它们,我得拉8车草,累点但是能挣到钱啊!前阵子卖出去一头牛,卖了一万多块钱。”杜海刚笑了,媳妇田玉娟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杜海刚一家五口,只有1口人土地。由于家里人多地少,3个孩子上学,小儿子从2010年到2016年一直生病,使这个本来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给孩子看病,只能四处举债。田玉娟每天以泪洗面,甚至轻度抑郁,杜海刚也一度性情急躁。吃粮靠借,过春节只买二斤肉。六七年的贫困生活,夫妻俩都变得沉默寡言,精神状态极差。 3年前,杜海刚家还住在远离村屯的小破房里,过着贫困而离群索居的生活。“以前扶贫干部一到我家来,我只是哭,让我们家搞养殖,我们也不敢养,一旦赔了,日子不更穷了么?” 2016年,扶贫干部百般鼓励:“养点鸡试试,风险我们给你担着。”扶贫干部送来鸡雏,帮忙办了贷款,夫妻俩精心喂养,第二年,鸡蛋卖出1万多元。试水成功,夫妻俩有了干劲。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扶贫先扶志。鸡东县从包扶干部到镇村干部,把各类扶持政策给杜海刚落实到位,同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多渠道增加收入。在帮扶人的介绍下,这几年,杜海刚先后在联合林场、新向阳粮库、烘干塔等处打短工,还担任马铃薯检测员。就近务工一方面可以增收,另一方面还不耽误家里的种植养殖,每年务工还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2018年,杜海刚用旧房子置换,国家补贴1.4万元、省里补贴1.4万元、县里补贴2000元,杜海刚一家住上了新砖房。向阳镇副镇长孔德强又帮助协调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免担保、免抵押,杜海刚家用这笔贷款购买了3头母牛。鸡西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投入8000元,帮助建了牛棚。如今,3头母牛已经产下两头牛犊,卖了其中一头收入1.2万元。眼下,3头牛又都怀上了牛犊。 金秋助学、雨露计划、爱心集合号等各项补助,镇村和驻村工作队都一项不落地让杜海刚家享受到位。包扶单位县委宣传部不仅送来鸡雏鹅雏,下了蛋包扶干部还帮着卖。村里的扶贫项目,利益链接到户,杜海刚家一年还能收入3000元。就近务工加上种养业,2019年,杜海刚家实现了脱贫摘帽。 养牛养鹅上路了,一家人有了可持续的增收渠道,房后的小辣椒今年还能卖3000多块钱。粗略一算,杜海刚家今年能收入四万多元。“我们基层干部都愿意帮这样的贫困户,给他们找出脱贫致富路,更需要他们自己要强,借着帮扶政策日子就过起来了。”向阳镇党委书记徐忠林说。 生活有了奔头,干劲更足。忙碌着的杜海刚夫妇脸晒黑了,但是笑起来格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