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格达奇区白桦乡东山村脱贫户耿喜宇在自家的大棚里摘果实,面对镜头时脸上现出丰收的喜悦。 刘迪本报记者刘大泳摄
本报讯(李胜敏本报记者刘大泳)加格达奇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农民增收脱贫创新施策,精准发力,不断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思想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制定实施了《农村精神文明工作方案》,印发了《建设美丽乡村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开展“培育文明新风专题讲座”、“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十余项培育文明新风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理论宣讲、文化培训等形式,从思想上消除贫困群众的“贫困意识”,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拔除穷根,实现稳定脱贫。
项目引领,增强造血功能。把发展产业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强乡村财力的重要支撑,坚持“立市大产业”和“个体小产业”齐头并进,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去年,通过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实施了西岭集贸市场、五一棚室基地扩建、双合益农服务队、加南村门市房、百鸡养殖、幸福村工程服务队、白桦村工程服务队7个扶贫项目,推动了造血式扶贫,树立贫困户战胜困难的信心。几年来,东山薯窖、五岔沟棚室、加北村门市、幸福村门市等14个已建成扶贫产业项目累计收益76.68万元,利益联结贫困户284户、452人,户均增收1000元,百鸡养殖、棚室种植、小额贷款产业扶贫政策覆盖176户贫困户,占全部贫困户的55.5%。
技术引领,增强脱贫技能。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通过集中授课、现场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户的知识水平和致富能力。8名科技指导员通过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帮助贫困户提升种养水平。同时,围绕45户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摸底调查准备工作,现已与大兴安岭技师学院确定了培训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