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
干净整洁的院内环境。
○投入使用41000平方米新建综合大楼 ○增设600张“标间化”床位 ○投入5000余万元购进大型医疗设备 □文/摄王天驰李智慧本报记者马一梅李健 “现在来医院看病,感觉非常舒心、放心,心里特别敞亮!”走进8月8日刚刚投用的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综合大楼,复诊患者杨铁军道出心声。 投入使用41000平方米新建综合大楼,增设600张“标间化”床位,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派出医务人员学习新技术,努力实现“外科手术微创化、内科治疗有创化”的“高效”诊疗模式……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开出了一套细致的“诊疗方案”,“软硬结合”提升林区及牡丹江地区患者就医感受,切实让医院服务提质增效。 服务周到打造“零投诉”团队 作为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医院,存在大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医疗用房,使用面积已不足,而且安全隐患多,就医环境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这些问题一度成为困住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发展的瓶颈。 为突破因医院环境不佳致使病人流失的发展困境,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以后,他们着力在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标准考核体系上做文章,特别是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健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实行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同时,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细化服务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努力实现工作“零缺陷”、服务“零投诉”的目标。新的机制,为医患之间营造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氛围。 硬件升级切实提高诊疗水平 制度是保障,提高诊疗水平才是发展的原动力。从2016年起,医院开始在打造品牌专科上发力,先后多方筹措资金5000余万元,为特色重点科室购买了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成立蜱媒实验室,打造蜱媒病科、骨科、眼科、介入科、疼痛科等多个品牌专科;先后派多名医务人员到各大医院学习新技术,多接收危重症患者努力实现“外科手术微创化、内科治疗有创化”的诊疗模式;鼓励科室开展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护理项目。在多方的努力下,2019年医院收治门诊患者106434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5518人次,手术5401例,其中:高难度及微创手术2141例,重大手术占手术例数的39.6%。 “强技”的同时,医院硬件升级改造工程也加紧推动中。近日,经过4年多的设计、勘察、立项、建设,新建综合大楼正式竣工使用。 宽敞的门诊大厅,整洁明亮的院区环境,两人一间、带卫生间的“标间化”病房……目之所及之处,患者都可以感受到医院的提档升级。细节处,从智慧医院的建设,到11间具有现代标准层流的手术间,配备了世界一流血管造影机的介入手术室以及洁净密闭环境静脉配药中心等等也都进行了全新改造。 “在之前的老病区里,十几平方米的病房里,常常需要安置4名患者及4名陪护,8个人拥挤在一个狭小空间的情景,不堪回首。新综合大楼的建成大大方便和改善了就诊条件。作为一名医生,能在这样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医疗综合大楼内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激动。”骨科医生王卫红为医院硬件设施的提升点赞。 随着新楼的建成,医院还通过进行调研、招标、议价等过程,对一些大型设备进行更换,打包采购了256排CT、血管机、3.0核磁、彩色超声针对系统等多台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水平。 疫情面前忠实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在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竭力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忠实地履行社会责任。新冠疫情暴发后,医院不仅第一时间成立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设置了标准的预检分诊处和发热病人复检处,将普通患者接诊和发热患者接诊严格分离,加强各门岗值守及病区管理与配备,保证所有医护人员及病患的安全,同时在院党委的号召下迅速组建了338人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先后驰援武汉、牡丹江康安医院以及牡丹江高速路口检温服务。 面对医改深入,经营面临压力和挑战,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院长宋聚良表示,医院将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经营管理,把原有的品牌继续做大做强,同时打造新的品牌科室建立康复中心、肿瘤中心、体检中心,努力让林区职工群众享受到环境优雅、专科特色显著、服务水平一流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