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莹 近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同时获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两项荣誉。 在我省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赵鸣雁带领300余名医护人员,经过43天的努力,用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的职业精神,成功挽救了60余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有人问她,面对患者密集转入、感染风险高、工作压力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她说:“不畏惧、不疏忽、不放松,患者的生命握在我们的手中,我必须百般努力、尽职尽责,这场战‘疫’只能赢不能输!” 2月9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作为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向新冠病毒发起总攻。赵鸣雁主动请战,参与布局群力院区ICU的改建工作,肩负起全省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重症救治中心改建完成,医生护士全部到位。2月12日23时35分,伴随着救护车呼啸而来,第一位危重病人转入,战役打响了。 保证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提高生存率,是赵鸣雁和“战友”们的奋战目标。与病毒之间只隔着一层防护服,可他们没有退缩。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病房一查就是6个小时,结束后,赵鸣雁顾不上休息,立即加入到对省内其他地市危重症患者的会诊中,“ICU病人情况复杂,患者的每一个体征变化都不能放过,争分夺秒分析研判,根据不同情况,精准施策。”赵鸣雁说。 在危重症治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在全力抢救病患的同时,想尽办法通过密切的监测,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治疗,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采取输注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免疫血浆等辅助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病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创新“过渡病房”,把病人按照病情的轻重作了分级管理,让整个治疗过程、监护和护理更加精细、科学、有针对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2月16日,全省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神经外科手术成功进行,挽救了一名突发大面积脑梗死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2月18日至19日,先后两次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及时抢救两名危重症患者。 重任在肩,使命荣光,在完成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的任务后,赵鸣雁又随中国国家抗疫医疗队出征俄罗斯,为邻邦友国传送我国的救治经验。在俄期间,她制定了符合俄方实际的防控和诊疗方案,得到了俄方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医学无国界,医者共仁心。”赴俄罗斯抗疫之行让赵鸣雁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能与俄方同行分享中国经验,为俄罗斯抗疫、为全球抗疫做贡献,让我感到使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