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县会发镇正在收割水稻。方正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富硒水稻签订收购合同11 .4 万亩 水稻订单签约4200户“产购储加销”示范规模5 万亩 □杨洪亮本报记者赵宇清 扛过三场台风与连绵秋雨的侵袭,今年的水稻收获得来不易。但是面对这一切,方正县的稻农很淡定,因为方正县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早已让他们心里有了底。 “今年我们赶在洪水到来前,抢收了300多亩早熟水稻,而且全镇的11.4万亩富硒水稻都与米业公司签了收购合同,每斤比市场价格高3分钱,卖粮不愁,我们心就不慌了。”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村支书刘志超告诉记者。 组团发展提质增效 记者从方正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方正县现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分别是国家级龙头企业秋然米业,省级龙头企业新龙米业、盛禧米业、盛军米业、双合盛米业、远新米业。2019年,以秋然、新龙、盛军、好米源(双合盛牵头)4家龙头企业牵头,方正县上报了4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项目,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创建单位。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承包棚室等实现二次就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龙头企业搞市场、做品牌,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力抓生产,农民负责种水稻。“三产一体化”的一条龙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机核心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智慧农技让稻米产业显著提质增效。 2019年方正县水稻生产遭遇了低温寡照、内涝、洪水等自然灾害,但是通过发展建设4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生产总成本降低10%以上,种植亩产比分散经营农户高15%以上,龙头企业收购原料溢价3%以上,带动农户高于同县同行业传统农户收入12%以上。 抱团取暖遇灾不慌 今年稻农遇到了不少难题,新冠疫情影响了备耕,台风频繁来袭影响了秋收,方正县农业农村局为此动员和组织秋然、新龙、好米源、盛军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会发三位一体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作用,帮助农户解决了资金少、销售难等一系列问题。 从统一种子入手,帮助农户确定2020年主栽品种,提升全县水稻品质。全县5家产业化联合体共确定主栽品种11个,向联合体内的每个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推荐2个品种,通过产业化联合体共为农户下摆种子800吨。 从资金扶持入手,帮助农户解决备耕生产所需资金。今年多数农户手中缺乏备耕启动资金,方正县引导产业化联合体中的龙头企业,为签订订单的农户垫付春耕生产所需的资金,产业联合体共计为农户垫付生产资料资金2600万元,为农户统一购进种子800吨、化肥6000吨。 从统一技术培训入手,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方正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让龙头企业和县农技推广中心联合起来,通过电视讲座、农技公众号等形式,为联合体内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同时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为联合体内农户种植水稻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户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从签订水稻收购订单入手,确保农户增收。农业联合体要求联合体内的农户按照“四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模式种植水稻,确保水稻品质,联合体内的龙头企业按照品种确定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0.02元至0.05元的收购价格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全县共计签订订单4200户,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户增收800万元。 与时俱进线上创收 记者从方正县发改局了解到,方正大米在营销渠道上也在与时俱进,今年方正县对接“中国好粮油网”,在多家知名网络营销平台实现了线上营销。 方正县针对企业工作人员开展了抖音、快手、淘宝等直播平台带货实操培训,参会80%以上的企业开通直播带货。到今年年底前,方正大米将有13家网络旗舰店和17家实体品牌旗舰店或直营店建成运营。 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方正县还要求示范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大米从品种名称、产地、收获时间、产量和分布、储存和干燥方法、加工时间、技术工艺、质量标准、专用标志等进行监控和监测,实现大米产品生产全过程有效质量安全监管和产品质量云追溯管理,达到“一户一号一网”“一物一码一标”“一码多能”“一标多用”的目标。今年年底稻米“产购储加销”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将初见成效,示范规模达到5万亩、3万吨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