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张桂英摄/本报记者蒋国红 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三届承担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的稻米品评品鉴初评工作,初评负责人、该中心副主任张瑞英18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瑞英说,本届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结果,粳稻组的黑龙江的五优稻4号得了3个金奖,在籼稻组,浙江的3个品种得了金奖,对此她感觉既意外,也觉得是必然。好大米首先要品种好,浙江省是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的所在地,他们的优质品种会率先在那里推广,所以浙江籼稻多获奖是必然。黑龙江五常大米五优稻4号获大奖是她一直期待的,只是能这么早来,并且3个不同的企业选送的样品都得了金奖,令人有意外惊喜,这说明品种、技术、产地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张瑞英说,大米好不好,有多个决定因素。首先要有优质的品种,其次是优质的产地和栽培技术,还要有优质的加工技术。本届大米节品评品鉴的结果说明,通过连续举办大米节,以及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不断宣传和技术推广,种植者已经了解掌握并实现了优质的栽培技术。比如说低氮栽培,氮肥前施,还有抗倒伏和促早熟等等。今年黑龙江虽然经过了三次台风侵袭,但在水稻的生产季节,温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很到位,使五优稻4号品种的品质特点发挥最佳。 谈及品评品鉴工作的“三公性”,张瑞英说,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她们的品评品鉴活动有公证处全程介入和参与。比如说,征集样品时间截止到10月5号17时,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我们又收到69个样品,由于不符合时间规定,这些样品就没能参评。另外,样品全程是密码编码,设置实验室初评、复评、终评三个品鉴程序,这都是保证“三公性”的考量。所有的专家、包括她们的实验人员都不知道样品是谁的,甚至有的评审专家参与工作的稻米品种获了奖,自己也都不知道。 张瑞英对黑龙江在大米种植上如何更好发挥优势提出建议。她说,蓝天白云黑土地是黑龙江生产优质大米的天然优势。她们每年都做百个批次的大米抽检,黑龙江大米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农药和重金属没有任何超标现象,这就是黑龙江的优势。好生态是造就高安全性和高品质的前提。如果未来水稻生产坚持走绿色、优质的道路,实现优质品种、优质产地、优质生产的同步推进、完美结合,那么黑龙江稻米产业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