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凤湿地。
湿地成鸟类的天堂。
选址在大庆的沃尔沃汽车生产线。
飞来大庆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加。
百湖之城大庆。
湿地吸引众多鸟类栖息。
□本报记者李民峰赵吉会 每年的8月至10月,宋天福都很忙。作为大庆市野生鸟类摄影家协会主席,他每年都要接待二三百位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的摄影爱好者。 “龙凤湿地原来登记在册的鸟类有76种,通过摄影爱好者拍摄观察,发现每年来此栖息的候鸟已增至102种。白鹤、疣鼻天鹅这样的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禽近两年陆续出现,说明大庆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宋天福说。 作为国内最大的城中湿地,大庆龙凤湿地因其稀有性、独特性已成为万鸟翔集的地方,是大庆人引以为傲的后花园。 一份由省市两级气象台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提取的数据显示,大庆生态质量2019年达到最优,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大庆市在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持续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绿色名片”正在催生大庆的“金色价值”…… 多管齐下 持续提升绿水青山高颜值 开发建设时期,大庆市围油建城、围厂建城。近20年来,大庆市按照“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理念,围湖建城、围草建城、围林建城、围湿建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聘请名院、名家科学论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等5个基础性规划,科学编制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40多个专项规划,启动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响生态城市建设攻坚战。 半城绿色半城湖。如今的大庆,百湖相拥,森林环绕。 近年来,为保护好“百湖之城”这张名片,大庆市遵循“自然生态、持续发展、依法治理”三大理念,划定保护红线,建立考核体系,把湖泊管护纳入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实现多规合一。2017年年底,大庆全面建立河长制,形成市委书记领衔河湖长,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2100多人成为河湖守护神。 2019年,大庆市肇源县因贯彻河湖长制工作突出,获得国务院1000万元水利发展激励资金。据肇源水务局副局长代双林透露,该县拟利用14处智能监控点和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打造水利一张图,重点对行洪区内的私建民堤和违法采砂行为进行监管,推动河湖管理工作综合化、现代化、智慧化运行。 在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中,大庆打造市县两级“云瞰水务”智慧平台,目前市级平台已启用。肇源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平台正在建设中,年底松嫩两江24处重要节点可实现全时段监控,依托高空监控、无人机巡河方式,打造“一张图+巡查APP+整改督办”监管网络。 大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韩松岭说,大庆2001年成功创建全国内陆第一家环保模范城,从那时起,大庆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他把这些年的重点工作概括为“五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美丽乡村保卫战、原生态保卫战,以“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综合举措,强力推进任务落实。 多管齐下,推动了各行各业在追求“金山银山”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追求绿色发展,最大程度保护大庆的绿水青山。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一项项殊荣背后,大庆的绿色发展理念愈加明晰,底色擦得更亮。 转型发展 产业园区升级交“绿色答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大庆人与青山绿水的美丽约定。为了这一约定,大庆市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推动接续产业“绿色版”,努力实现传统矿区型城市向绿色生态城市转型,加快粗放消耗型生态向绿色低碳型生态跨越。 大庆油田建立了科学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较完备的污染防治系统,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庆石化完善环保设施,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路线图;大庆炼化实现“三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建设清洁工厂……“老字号”传统产业深植“绿色基因”,向中高端迈进。 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大庆对企业和项目的选择格外挑剔,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无论投资额多大,一律不批不建。重点引进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2019年9月,大庆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大庆高新区、大庆经开区跻身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其中,绿色发展的实践成重要加分项。 凭借在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沃尔沃汽车大庆制造基地获评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今年6月,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现场评价,参加了由工信部组织实施的“绿色制造”评选。 近年来,为鼓励大庆制造业绿色升级,进一步提升工业强市的层次和能级,大庆从国家、省争取到各类奖励资金近1.1亿元。未来几年,大庆将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工业产业作为既定的战略方向。 以高新区、经开区为重点,辅以省级园区、县区园区,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布局发展绿色制造、绿色加工、绿色服务项目和企业,切实降低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和废料、废水、废渣的排放,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 肇州县杏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经开始了建设日程。此外,林源园区、宏伟园区、四季青生态工业园、红岗经济开发区兴隆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建设,也相继推进,投产后各园区的环境承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金字招牌 “绿色基因”引来投资热潮 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也让大庆成为投资“新热点”。继伊利集团连续追加投资8次之后,蒙牛集团也来到大庆欲投百亿,建设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这两大乳品巨头同时看好大庆,显然是受到大草原、大湿地、大生态的吸引。 沃尔沃大庆制造基地、豫港龙泉铝材、九阳豆浆、华为云计算、赛车小镇……一个个大项目落户大庆,众多工业项目在落地之前,绿色生态必然是他们绕不过的一个考虑。而大庆的好生态,是吸引更多资本来投资的金字招牌。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大庆市1月~8月份仍签约500万元以上项目327个、签约金额811.9亿元。全市上半年累计入统千万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83个,全省排名第一;实际到位资金83.7亿元,全省排名第二。近五年,大庆市新成立科技型企业4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建立各类研发平台178家,年平均转化成果100项以上;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随着企业的发展,一大批人才汇聚于此,将成为大庆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大庆依托“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打造了红色旅游、湿地旅游、温泉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现代工业旅游、城市风光旅游等“八大体系”旅游产品,近年来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油城”变身为“游城”。据不完全统计,大庆仅黑鱼湖、连环湖、阿木塔湖、鹤鸣湖等13个景区,每年总收入都超过百亿元。 坚守着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大庆实现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嬗变,推动城市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并进。 “大庆市在转型发展中秉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奋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大庆市委书记韩立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