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流在身上的血 澎湃着龙江的声音 2021年01月20日

采血车开进预约献血单位。

武警战士在献血。

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在为献血者制作献血证。

无偿献血者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处理采集回来的血液。

无偿献血者和工作人员合影纪念。

正在献血的年轻人拿到了献血证。

□文/摄 本报记者 李宝森

自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人民在龙江大地上书写了一个个众志成城无偿献血的感人故事。在疫情面前,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每个志愿者,大家万众一心,从组织到行动,既保障了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又保证了每一个无偿献血者的安全。热血丹心大爱无言。踊跃无偿献血的人们,已经成为龙江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行动起来

齐心协力保临床用血

抢救生命离不开血液。没有一个稳定充足的血库,城市里的人们将面临生命得不到及时救治的危险。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临,街头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少,连续数月骤减,但临床用血却停不下来。如何保障足够的临床用血,考验着全省服务民生的能力。

面对疫情,我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等不靠,积极想方设法保障临床供血。针对疫情影响血液采集情况,2020年2月9日以来,省总工会、省卫健委、省教育厅和省直机关工委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省各中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工会行动起来,组织单位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保证疫情期间急诊急救临床用血。各单位积极响应并开始行动,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单位职工无偿献血。

一时间,全省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全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大好局面。各大医疗机构、高校、武警部队、政府机关、企业集团等纷纷组织单位职工、大学生踊跃献血,很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无偿献血。尽管不能上街头献血,但各单位纷纷和各地市血液中心联系,到单位统一采集。各地采供血机构也与各单位预约好,把采血车开到每一个单位,方便人们献血。

2020年2月17日,记者在哈尔滨市民航路7号的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看到,该集团组织职工安全有序地到采血车上无偿献血。献血者们都戴着口罩,每次两个人上采血车献血。

在采血车上,正在献血的黄旭东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献血,能在疫情期间奉献一份爱心自己很自豪。

“没想到今天是我的生日,如果不献血,还真把自己的生日给忘了。这次献血很有意义。”第一次献血就献出400毫升的51岁刘新江乐呵呵地说。

被“撵”下采血车的集团一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戚延君告诉记者,他56岁,刚过了可以献血的年龄,硬是给撵下车去了。“病毒挡不住我们无偿献血者奉献爱心的脚步。尽管公司尚未安排上班,但家在哈尔滨的党员干部和职工都纷纷报名,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人。公司把大厅和负一层的食堂腾出来,做好消毒后,供献血者们休息和等待。”戚延君说。

更有市民骑自行车4小时来到市血液中心献血。他就是来自哈尔滨市阿城区、2006年至今献血百次且献血量超过15万毫升的何士华。当年2月14日,是何士华预约捐献血小板的时间。由于公路铁路都不通,何士华一大早就全副武装骑上自行车从阿城出发。在骑了30多公里用时4个小时后,自行车坏在了路上。何士华只好乘了一辆出租车到了市血液中心。“就算再冷再累,只要能救人,一切都是值得的!”何士华说。

血液中心得知何士华的事情后非常感动,在献血结束后,派车把他送回了阿城。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也积极捐献具有抗体的血浆,救治更多患者。2020年3月1日,大雪过后的冰城仍有些寒冷,但在哈尔滨市血液中心设在道外区客运站广场街头的爱心献血屋内,却充满了浓浓暖意。有两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前来捐献血浆。他们自愿捐献自己的血浆,以帮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复。“捐出我的血浆帮你们战胜病魔”,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说到血液的充足和保障,医疗机构的输血科感触最深。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输血科主任柴慧丽告诉记者,即使疫情期间,他们医院每天也都有手术,但医院每天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血液保证。这么多年来从没有因血液不足而影响救治病人,这得益于热心市民的捐献和哈尔滨市血液中心一直很好地保障供血。

据黑龙江省血液中心(暨哈尔滨市血液中心)统计,2020年,全省有32.25万人次无偿献血,献血量114.03吨。在不久前刚公布的国家表彰2018-2019年度无偿献血奖励决定中,黑龙江省自国家颁布《献血法》以来连续7次获得无偿献血先进省称号。

“流动的血库”

固定献血者队伍稳定发展

一个文明的城市,需要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首先是当生命面临危机时,要有宝贵的血液支撑,使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一个城市做到容易,要让全省地市都做到却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每一个城市都要建设一支稳定的献血者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不断更新和壮大。

黑龙江省血液中心深知建设无偿献血队伍的重要性,他们指导全省各级采供血机构千方百计地发展无偿献血队伍。在疫情发生后,这支队伍发挥了无偿献血“稳定器”的作用。

作为全省龙头的哈尔滨市,多年来形成了一个200万人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他们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校大学生、医疗机构人员、武警官兵等。他们当中每年都有大量人员不断地捐献血液。尽管人员流动,新旧更替不断,但人们进入这个城市并成为城市一员时,很多人都会被这些无偿献血者感动着,并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推动着这个城市无偿献血队伍发展壮大。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哈尔滨市无偿献血有近12万人次,还有捐献血小板的1.2万人次。

在哈尔滨市繁华热闹处,无偿献血小屋和献血车引人注目。

如今,哈尔滨市庞大的无偿献血者人群,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流动的血库”。他们随时为这座城市需要生命抢救的人们奉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

像哈尔滨市一样,我省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伊春等城市也都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支支稳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如今,我省各地市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形成了稳定的“流动血库”。这就是我省为什么能连续7次获得无偿献血先进省的缘故。

无偿献血目前已经成为龙江人的高尚文明生活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我省采供血机构提出并在全省大力倡导的无偿献血理念的深入人心:“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和“帮助今天的别人、明天的自己”。

无偿献血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全省各城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哈尔滨市于2006年7月1日成立的哈尔滨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组织,如今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身穿红色马甲,在各个献血点为前来献血的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流动的红马甲”无论春夏秋冬,就像一团团火焰,点燃人们无偿献血的爱心,他们已经成为哈尔滨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不但要为无偿献血者做好服务,更要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因为我们每一位志愿服务者,首先是无偿献血者,并且有着丰富的血液知识和多次献血的切身感受,我们要引导和聚集起更多的人成为无偿献血者。”哈尔滨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负责人王晓明自豪地说。

王晓明告诉记者,他们组织目前有注册者500多人,但比较活跃的有150人左右,因为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一些原因离开了哈尔滨。但他们无论到哪,都是一颗无偿献血的“火种”,成为当地无偿献血的促进者。他们不但到高校为大学生们普及宣传无偿献血,还走进厂矿宣传无偿献血。他们每年都培训无偿献血的大学生,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

省血液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把各献血小屋、献血房车等采血点设为大学生实践基地,让经过培训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加入进来。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各自服务一个献血场所。

在哈尔滨市,还有一个稀有血型献血者互助会组织影响力很大。由于稀有血型的特殊性,人群中稀有血型人群仅占3%,一旦这样血型的人需要血液,很难及时满足。因此,由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搭建平台,他们自己组织起来,一旦有人需要,能够及时获得宝贵的血液。哈尔滨稀有血型献血者互助会从2000年成立以来,经过20年风雨,已从最初的39人发展成为现在的1371人。互助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献血者一对一进行沟通,招募初次献血Rh(-)献血者加入互助会,成为互助会固定献血者,不断扩大互助会队伍。互助会已成为哈尔滨地区Rh阴性血患者的坚实后盾。2020年,互助会组织全年累计献血757人次,其中紧急招募献血110人次,满足了临床用血的需求。

全省各地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服务组织不断更新、不断壮大。他们一方面自己成为榜样,一方面走进学校、工厂、机关,传播无偿献血理念和知识,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带动了我省各地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促进龙江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

沉着应变

保障血液安全充足

新冠疫情的来临,打乱了各地血液采集的方式。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到街头献血小屋或献血车的脚步慢了下来。在哈尔滨市,以往每天有上百人前往街头献血小屋或献血车献血,每天可以采血100多袋。但自疫情发生后,每天的采血量不到以往的一半。各地献血小屋都面临同样的情况。

以变应变,改变过去的采血渠道和方式。无论疫情如何,人们的奉献爱心的愿望是一直都有的。当疫情来临时,以往的献血方式受到了冲击,找到更合适的采血方式是关键。以前,血液采集是以街头献血车和献血小屋为主、以团体单位预约上门采集为辅、以周边区县为补充的采血方式。疫情发生后,人们担心街头采血时人员聚集,为此,全省各地血液中心在省血液中心统一指导下,采取以单位团体预约上门采血为主、街头为辅、周边区县为补充的方式,保证人们有一个安全放心的无偿献血环境。

在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加大外联人员数量,联系更多的团体单位,预约单位团体采血时间。他们把人员重新分配,分别联系各团体单位。2020年,哈尔滨市共动员了132家各级党政机关、166家企事业单位、59家医疗机构、38所高校和两支武警部队组织无偿献血,共计64116人次献血,总献血量超过20吨,占全市采血总量的一半。

面对新冠疫情,负责上门采血的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成为采血环境的关键。采血车可以每天定期消毒来保证采血环境安全,各种材料也可以及时消毒,但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防护,还要每周做一次核酸检测。到高校采血,按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周的核酸检测报告,以保证封闭的大学环境安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穿戴全面防护的服装鞋帽及护目镜,为前来献血的人们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为做好全省采血工作,从2020年大年初二,省血液中心就全员上岗。他们把技术队伍派下去,指导牡丹江市等各地市,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如今,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但疫情依然没有过去,全省各级采供血机构又信心饱满地全力投身新一年保供血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