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听“二十大·专家说”
赵春辉 梁 贞 王艳萍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一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延续传承了5000多年、始终没有中断消失的古老文明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重大理论问题。即“两个行”之所以“行”,是因为“两个结合”。
“一个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身也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
“一个结合”的表述,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身即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首次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命题,提出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他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早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经过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使它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围绕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如何发展等中国具体实际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与时俱进”,是对“与时偕行”观念的推陈出新;“科学发展观”借鉴“以人为本”理念及传统“和合文化”精神,强调古为今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小康”,这一观念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孔子论述儒家社会理想要先经过小康实现大同,他说:“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经过创新性发展,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早期范式。
“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伟大时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对这一新的中国具体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两个结合”。在纪念建党百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文件,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多角度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信仰、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的相通之处,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特别是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正做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与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和而不同,合实生物”。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结合生成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党的二十大新修订的党章庄严宣告,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