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保护和发展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提升就业水平和居民收入、拉动内需、畅通国内循环意义重大。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我省民营经济确定了方向:民营经济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目标,更多民营企业加快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等等,蕴含“质”与“量”的考量,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就我省而言,民营经济偏弱是经济结构最明显的短板。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省民营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新发展格局为我省积极承接国内产业链转移,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了条件。我们只有正视问题、迎接挑战、捕捉机遇、主动应对,把差距当作成长空间,出实招出硬招,才能让我省的民营经济体量更大、体质更强、活力更足,进而实现既定的目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一直在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今年上半年,我省为使民营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复业,帮助其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供金融支持,切实减负、纾困,既“输血”又促“造血”,使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迸发出抵御风险的硬核实力,释放出转型升级的澎湃活力。此次规划建议,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体系等方面都做出了安排,尤其是推出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注重梯度和培育,兼具精准性、有序性和长期性,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将起到管长远、抓根本的作用。培育,就要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培育“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成为“冠军企业”,鼓励有条件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促进更多企业入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都应成为培育计划应有之义。
好的政策贵在落实。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政策的执行方式,时刻倾听民营企业呼声与诉求,切中其难点、痛点,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厘米”,支持民营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黑龙江市场,深耕黑龙江市场。同时,黑龙江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也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大舞台上,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