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勾人回忆的“老味道”

□文/摄 本报记者 孟薇薇

高大上的星级酒店是一个城市餐饮的门面,那些传承已久的“老味道”则是一个城市美食的灵魂。到冰城寻找“老字号”,尝尝“老味道”,是很多游人最感兴趣的事。

11日,记者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就碰到一些专门来此寻味的游客。他们有的赞叹:“实在是太好吃了!”有的惊讶:“这么冷的天咋还有人排队吃?”更多的人是感慨:“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吃到小时候那个味道!”

红江包子铺,是一家百年老店,来自江西的李岩就是专程到这里吃排骨包子的。“我们全家搬到江西十几年了,这次趁着休年假,我陪母亲故地重游,没想到还能品尝到当年的老味儿排骨包子。”

王青松是这家店的第三代传人,他说,排骨包子是哈尔滨的老字号名小吃。提起排骨包子,就不得不说魁元阁——排骨包子正宗的源头,红江包子铺的老店主王敬修曾在该店工作多年。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魁元阁停业,王敬修培养儿子王滨生拜一代名厨徐俊玉为师,历练多年后成为国家一级厨师。后开办“红江饭店”(即现今的红江包子铺),将排骨包子和传统鲁菜发扬光大,成就了这一百年的老字号。

如今,王青松对店面环境、服务、卫生、摆盘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次改进,却唯独店里的排骨包子和经典老菜坚持百年不变。

离红江包子铺不远,是另一家九十多年的老店——红光馄饨馆,他家的镇店之宝——棋子肉火勺、叉子烧饼、鸡丝馄饨,都是新老顾客的最爱。正在店内用餐的老邻居张长江笑言:“我家在红光馄饨馆吃饭,现在话说都吃到第四代人了,隔三差五就要来解解馋,尤其是店里的老式熏酱,时间长了不吃,想得慌。”

同王青松一样,石杰也是第三代传人。1930年爷爷石景顺带着父亲石锡山“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在位于道外区景阳街313号开了这家红光馄饨馆,“温泉浴池泡个澡,红光饭店吃个饱”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快事。2014年在道外区重建中华巴洛克历史保护街区时,红光馄饨馆搬迁到了这里。

对于馄饨,石杰不仅会做,讲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相传远在春秋时代,薛城遗址发掘中即有馄饨出土,古代认为馄饨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后来依据造字规则,才成为馄饨。红光馄饨馆坚持老传统,老味儿鸡丝馄饨配料齐全,特点就是皮薄馅大、晶莹剔透。”

“这馄饨你就放心吃吧,我们全家都吃了几十年了。”张长江边吃边跟身边的游客交流着,“大冷天吃碗馄饨,从里到外都暖和了。”

红江包子铺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