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本报评论员

创新居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是我省振兴发展的基点。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近期目标,以及到2035年建成科教强省的中长期目标,体现了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理念,具有战略性。

抓住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动力,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数字龙江”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值得一提的是,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省加大自主创新,中国一重、哈电、哈飞、中车齐车等企业完成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我省推动资源、生态、科教、产业、地缘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积极承接国内产业链转移,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主动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就要找准比较优势,在科技创新上,我们要发挥好我省科教资源密集优势,使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最大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发展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适合省情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不仅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还要有合理的任务落实。比如,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就要对接国家研发布局,争取创建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省实验室。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就要瞄准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就要在人工智能、空天科技、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极地科学、页岩油气开发等优势领域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在生物疫苗、生物菌种、生物育种、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需要以强大的思想创新和行动创新,去适应它、引领它。为此,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使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能,为他们在建设科技强省的奋斗过程,不断创造更宽松、宽广的施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