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百余项专利、软件著作权,近三年平均营收超七亿元

工大软件 科技赋能政务服务

□本报记者 付宇

从窗口排队到网上办理、从人工审核到大数据治理,这些科技赋能下政务服务发展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民生幸福和营商环境息息相关。在政务服务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其中深耕25年之久,可谓是科技赋能服务创新的幕后英雄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多项国家级信息安全重大基础项目的建设商和服务商,在税务、人社、医保、环保、民政等政务领域服务多年。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超7亿元,是我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倍增”企业中规模最大的IT企业,并获评“2019黑龙江省品牌价值评估”上亿元企业前十强和“哈尔滨市民营企业服务业50强”。

做政务类软件,一方面是将政府业务流程数字化、网络化,让信息流转起来,让群众少跑腿,工大软件自主研发的‘黑龙江省电子税务局系统’,可以让广大的纳税人不用去实体的办税服务大厅,只需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政府履职过程中积累数据的协同共享,助力政府办事服务流程的优化升级,打通堵点、解决痛点、突破难点,以科技赋能政务服务领域创新,让政府服务更加高效,让企业、百姓办事更加便捷,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大软件总经理马旭春介绍。

多年来,工大软件服务的脚步遍布全省,在税务领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地税电子税务局业务的全面融合,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服务;在人社领域,自2003年起承担我省“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以来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目前已发展成我省服务规模最大、覆盖地域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电子政务系统;在社会救助领域,利用政务大数据共享全面实现了各类政府救助对象的动态监管,让政府的惠民政策更加有效地惠及民生,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了社会公平……

“这些都依托于我们一流的研发团队,我们公司借助哈尔滨工业大学雄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这种‘产学研’一体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及时掌控科技前沿信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底层一步步做起来,将更多的高校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生产,转化成具有良好市场价值的产品进行推广。”马旭春说。

经过多年研发创新,工大软件累计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余项知识产权,获得各类奖项26项。其自主研发的“人口法人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工信部云计算案例遴选,荣获“中国云服务联盟2017年度云计算优秀典型案例奖”,公司以此为依托建设的“哈尔滨市人口法人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入选工信部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行业面临危机,但对于软件行业来说,却是“危”与“机”并存。疫情期间大家足不出户,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模式的变化,政府也进一步强化“不见面审批”“网上服务”等新模式应用。

多年深耕政务服务,让工大软件敏锐地抓住了机遇。应对疫情,他们研发了办税服务厅无感办税系列产品,并在省委统战部和省工商联指导和支持下研发了“民营经济服务平台”,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政策精准推送和产业链上下游推荐服务,在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相信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政务服务的发展趋势,场景会越来越多,层级也会不断提升,会为我们科技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谈到未来,马旭春充满信心。他表示,作为我省软件龙头企业,想要走向全国进入百强,不能简单地模仿跟随,就像跑马拉松,我们已经落后两圈,一定要看到这个领域未来改革创新的方向,实现弯道超越。我们要利用哈工大多学科优势,积极打造工业软件,积极探索布局信息创新领域,提供高品质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智慧化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