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引擎 激发澎湃动能

“龙江科技英才”姚鑫淼(左)为我省企业开发杂粮精深加工产品。

我省企业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平台。

□文/摄 于佳 本报记者 彭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多项技术支持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功创制非洲猪瘟疫苗;

我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在全国排名由2016年第11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8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18年以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积极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着力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 集聚创新发展合力

我省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强科技强省战略部署。2018年以来,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1份高含金量的科技创新政策文件,部署构建产业技术支撑、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创新、科技人才支撑等“五个支撑体系”重点任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我省集聚推进创新发展合力,组织召开新一轮部省工作会商会议,争取科技部支持,部省将合力推动黑龙江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助力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和推动生态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等4个方面工作。省科技厅与哈尔滨、牡丹江、绥化等市政府签署新一轮厅市科技合作共商议定书,省市联手推动市(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成果承载转化能力、科技企业孵化育成能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支持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编制修订《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以“打造东北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为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强化创新源头供给、构建高水准双创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等七大战略任务。制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与评价指标体系,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家高新区进入千亿级园区行列,佳木斯和七台河2家高新区进入百亿级园区行列。

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省科技厅积极落实科技支持“六稳”“六保”任务。对14项中央和省级科技专项资金进行优化调整,将42%的资金用于支持疫情防控、稳岗就业、中小企业纾困等重点任务。助力稳企稳岗,组织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50项,组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3060万元。

舞动创新链

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在航空航天、激光通信、卫星应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和应用研发项目。2018年、2019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52项。2018年至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17项。成功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在我省设立。产出了“龙江二号”卫星、600MW等级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三元复合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在国家和我省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中。

集聚创新资源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全省累计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基地1161个,其中国家级68个。“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正式运行。“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刷新多项机组效率世界纪录。哈工程“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哈兽研“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获批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累计建设了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航空齿轮传动系统示范型国合基地”、哈工大“污染物处理及能源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21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化省院科技合作,通过开展“院士龙江行”活动、建设院士工作站、科学家工作室等,累计实施省院科技合作项目139项,吸引123位高端院士专家服务我省产业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启动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定,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行动计划。针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在装备、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重点产业领域,部署实施17项科技重大专项。两年来,启动实施了51个项目,累计投入经费2.97亿元。项目执行期,预计建立示范线或生产基地20个,为重点产业发展赋能。

构建转化体系

促进成果落地产业化

我省依托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新成立科技型企业40031家,新增创新型领军企业50家以上。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东北4省区唯一一家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建设互联互通的全省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全省共建有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6个,其中国家级11个。2020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65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建设,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总数超过7000家。

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重点对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及国家或省科技重大项目,正处于中试熟化、试生产或产业化初始阶段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给予支持,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连续三年支持优势企业转化“高速激光通信终端技术研发及应用”等重大科技成果27项。支持的企业中有4家已成长为创新型领军企业。助力产业扶贫,落实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专项配套资金,组织实施“南瓜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等14个科技扶贫项目,带动1544户贫困县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激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我省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打破“四唯”,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两院”院士增选获历史性突破,“两院”院士达41位。实施“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重点支持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4类人才。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人才作用,深化省自然科学基金改革,聚焦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人才,实施研究团队、杰出青年、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与38个单位合作实施联合引导项目。

推动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制定出台《深化省属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将省属自然科学类科研院所整合为21家,启动员额制管理试点工作。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新路径,努力推动科技成果在龙江实现产业化。依托哈工大建立的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着力促进科研机构高新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化,孵化工大机器人、大数据集团、小卫星、激光通信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新就业人员15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338人。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科技“一网通办”,建设全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简化流程、管用分离、双盲评审,8个竞争类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推动科技“办事不求人”,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坚持先立规矩后办事,精简审核流程,对18项科技权力事项理流程、定规则,实行分类管理,普惠类项目用客观数据进行评价取消申报,平台类项目用客观数据考核打分直接评价排名,竞争类项目严格执行评审流程和规则。同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出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诚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了纵向对科技部、各市(地)科技局,横向与各相关部门联动共享的科研诚信体系,强化了对科研人员和相关机构、组织的科研诚信动态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