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大干一场 梦想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周静

在兴十四村采访,一直被一种平和、感恩的气息包围着,深深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那种满足和喜悦。

他们喜欢这个村,因为在这里他们事业有干头。村里有他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有他们发挥才干的平台;有他们实现自我的机会,更有他们超越自我的空间。村里会经常送他们出去培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学历;村里会不断增加各项福利,增添他们积极前行的动力;村里会持续优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夯实他们留下来的定力。当能力、动力、定力形成合力,他们的各项才能也就迸发出了活力。

他们迷恋这个村,因为在这里他们安了家有念头。回来一个人,带来一家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一“窝”人。所以他们人在村,心在村,情感也在村;他们家在村,亲戚在村,根也就深深扎在这个村。

他们热爱这个村,因为在这里他们生活有奔头。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村里的“人才宝典”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希望。选能人用能人,但也决不耽误能人。那些走出兴十四村,踏上更高平台的人,让他们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就会有一个又一个台阶,送你更上一层楼。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素。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返乡,才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兴十四村“硬件”不好模仿,但兴十四村“软件”可以复制。对人才的态度、对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关爱,都可以学习和借鉴。

更多年轻人回乡大干一场,不但是给自己未来,更是给乡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