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碧水 擦亮生态底色

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国优秀

我省依托大数据,各地市坚持城市问题周边治,进行棚户区改造,有效解决部分区域低空面源污染问题;坚持末端问题源头治,整治“散乱污”,淘汰小锅炉,治理扬尘污染;劣V类水体治理,依靠专家团队技术路径,强化精准监测、依法管控……目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144项重点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本报记者 吴玉玺 王莹

在齐齐哈尔市胜合村,村民吴志全每天都会来到家附近的池塘遛弯。而在之前,这一湾池塘曾是环境恶劣的纳污坑塘,“以前在附近经过都能闻到臭味,现在治理以后,村子环境变好了,每天晚上能够出来遛遛弯,日子也越过越得劲!”吴志全开心地说。

胜合村的美丽变化,是我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在“十三五”收官之际,我省全力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百日会战”“歼灭战”,向我省难啃的生态环境“硬骨头”问题发起迅猛攻势。2020年,我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约束性指标已经全部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位列全国优秀序列,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百日会战”抓重点 推动我省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2020年5月,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加紧实施了一批污染治理工程,加快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主攻工程项目类、排查整治类两大方面攻坚任务,全面启动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工程性措施加快治理季节性大气污染问题。

每年供暖季,哈医大二院的四台燃煤锅炉就要担负起医院60万平方米的取暖工作,在“百日会战”中,医院将原有的四台燃煤锅炉拆除,取而代之的是7台清洁天然气锅炉,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和占地面积,还可以降低能耗,有效减少了废气的排放。

“百日会战”期间,我省燃煤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清零”,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累计淘汰2923台。全省1590.2万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退出钢铁产能675万吨,淘汰煤炭产能322万吨,促进了我省全面向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

抢时间出实招 以全省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黑龙江昊华化工有限公司,曾经作为临时原料堆放场的土地翻新痕迹依旧清晰。这是昊华化工将曾经堆砌的电石渣进行清理,并开展土壤修复工作的成果。

昊华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超介绍,“由于原料堆放场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目前,公司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的要求,将遗存的电石渣已清理完毕。公司在2020年完成了24万平方米的土壤改良面积。”

年近2020年岁尾,我省开展了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歼灭战”的专项行动,抢抓黄金时间完成剩余任务,全面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我省依托大数据,各地市坚持城市问题周边治进行棚户区改造,有效解决部分区域低空面源污染问题;坚持末端问题源头治,整治“散乱污”,淘汰小锅炉,治理扬尘污染;劣V类水体治理,依靠专家团队技术路径,强化精准监测、依法管控……目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144项重点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擘画生态蓝图 持续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新格局

2020年,我省生态环境的各项指标完美呈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成果:全省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水环境质量62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指标全部完成,均超出国家的考核目标要求。土壤环境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2%、90%以上,完成国家考核目标。

“为期三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生态环境厅紧盯各时段节点目标和任务风险点,相继统筹组织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战、攻坚战、歼灭战等一系列梯次渐进的攻坚行动,省直部门既当环境污染的‘吹哨人’,又当问题整治的‘引路人’,督查和指导帮扶地方及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我省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有机衔接“十三五”规划,深入谋划“十四五”工作。面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改善需要,继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坚持科学治污,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通过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在生态强省方面的建设上取得阶段性胜利。天蓝,水清,土净,一幅绿色山水新画卷已经在龙江黑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