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年展看龙江漫画创作

李景山漫画作品《最后一滴水》

郝延鹏漫画作品《陪伴》

□陆少平

日前,黑龙江省第十九届漫画双年展展示了龙江漫画作者的高水准。

我省作为漫画大省,起步早,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黑龙江省漫画会刚刚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在全省各地培养发展了大批的漫画作者,多地市、县成立漫画小组,其中,富裕漫画组、绥化漫画组、哈尔滨航校漫画组等最成规模。富裕漫画组成绩突出,获得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漫画之乡”称号。

黑龙江漫画曾出现多个全国第一,比如1983年张新华的作品《挖井》被选为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全国高考试卷中首次出现的漫画作品,比如1995年王大壮编导的35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中国漫画大观》,填补了中国漫画界一块空白。

此次漫画双年展确定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抗疫主题,另一个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参展的100余幅作品具有通俗可读的漫画语言、鲜活灵动的生活原味、愉悦读者的幽默内涵、流畅轻松的表现形式。我省漫画作者的漫画题材非常广泛,从黑白漫画到如今的彩色漫画,尤其是反映黑土地特色的漫画,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夸张、变形上很有特点。

漫画是一种特别接地气的画种,最能体现时代的脉搏。黑龙江的漫画作者不仅传承了几十年的漫画创作的“文脉”,还把关注生活、干预生活、表现生活的漫画本质发扬光大。在去年抗击疫情期间,全省漫画家及作者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漫画创作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漫画作品,发表和展出在全国各地的媒体和抗击疫情漫画展览上。拿王俊平来说,疫情期间创作了一百七八十幅漫画作品。

目前,黑龙江漫画创作队伍中的大批年轻漫画家把漫画发表阵地转向网端微端是一种新的趋势。青年漫画家郝延鹏、李景山是其中的代表。

郝延鹏是青年漫画家中非常特别的一位。其他漫画作者基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漫画是他们的“副业”。而郝延鹏是职业漫画家——完全靠漫画养活自己。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罕见。2004年,郝延鹏决定为了理想,放下收入比较高的广告设计工作去做一名职业漫画作者。当时报刊漫画版面比较多,给了他很多机会,发表量也越来越多。最初郝延鹏创作时还都是纯手绘,之后手绘勾线后在电脑Photoshop上色,再之后多数作品都是用手绘板、绘画屏、平板电脑完成全部创作工作了。今天,郝延鹏完全实现了他作为职业漫画家的理想,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中得奖200余次,媒体发表作品30000余幅。他的漫画创作“峰值”是多幅漫画发了1700次,包括重复转载。现在郝延鹏有自己的博客、微博、公众号等,并通过这些新媒体的传播,增加了很多与报刊、网站、新媒体合作的机会。

有理由相信,植根黑土的黑龙江漫画在融媒体的时代,更能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