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村民防控意识是最佳“防护服”

田文静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

□本报记者 蒋平

针对近期疫情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我省应如何织牢织密农村防疫网?15日,记者采访了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田文静。

“随着春节临近,人流、物流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给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田文静说,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不举办、不参加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不要到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非必要出省不出境,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田文静表示,根据绥化市通报,已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很多人曾在当地参加婚宴或聚餐,疫情呈现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聚集性,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扎堆聚集、聚会聚餐,是造成病毒“链式”传播的关键所在。“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通过感染者谈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排出体外,传染给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因此,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更不要参加或组织群体性活动。”田文静说。

田文静认为,应切实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识,不松劲儿的防控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佳“防护服”。她说,与城市地区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薄弱,村民可能有个头疼脑热,都想自己找点药挺过去,没有及时就医,因而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期,也给病毒传播带来便利条件。

她建议,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防护意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不要自行服药掩盖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要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对新冠疫情的发现报告意识,强调首诊负责。此外,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返乡后要主动向目的地相关部门或村委会报告,及时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工作。村委会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摸排,尤其是从重点地区返乡人员以及从事冷链行业的重点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和返乡14天内的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田文静强调,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习惯不能丢。她表示,虽然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但有“猫冬”习惯,即便冬季天气寒冷,也要坚持开窗通风,达到消毒的目的。

目前正值寒假,多数大学生已经返乡,但农村老年人多,宣传形式单一,大部分人可能无法及时获取疫情信息和相关防疫知识。田文静呼吁,返乡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媒体、网络等学习防疫知识,在自愿前提下,帮助村委会进行积极宣传,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