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2020年全球经济复苏

□新华社记者 陈圣炜 王丰

“2月的口罩,3月的额温枪,4月的熔喷布,5月的头盔,6月的自行车。”这是2020年外贸行业流行的一个段子,也是中国经济顶风逆行、世界经济夹缝求生的缩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贸易遭遇“寒流”。中国经济却“低开高走”,率先实现V型复苏,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

电力数据是透视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2020年经济大省江苏全社会用电量达6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创历史新高。四季度,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江苏全社会用电量高速增长,其中12月份用电增速高达13.7%,创近35个月以来新高,传递出江苏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积极信号。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创新高的同时,用电结构日趋合理。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计算机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加剧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各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外贸骤然承压,面临的挑战普遍增加。然而,14日发布的2020年外贸“成绩单”显示,中国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对美国和东盟的进出口分别增长8.8%和7%,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港口向来是外贸经济晴雨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港区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华南地区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枢纽港。随着下半年中国外贸逐步复苏,盐田港区集装箱一度供不应求。

暖风自海上吹来。2020年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1334.85万标箱,同比增长2.1%,新增航线11条。盐田港区在逆境中破局,实现吞吐量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7个月正增长的傲人成绩。

中欧班列成为外贸经济新标尺。去年11月,满载机械零部件和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从江苏徐州出发,前往德国汉堡,标志着徐州至德国中欧班列首发。“作为外贸大省,中欧班列是江苏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纽带,对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履约、降成本、防风险起到了促进作用。”江苏南京海关副关长张亚平说。

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新邮差”,中欧班列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助力欧洲和中亚地区抗击疫情及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针对疫情下大量外资企业的困难和诉求,江苏积极回应帮助解难纾困。江苏省商务厅建立外资复工复产服务协调机制,推动产业链有效运转;及时协调解决复工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流动资金、员工返岗等困难。

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江苏实际使用外资257.3亿美元,同比增长 9.6%,使用外资规模中国第一。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近四成,实际到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占比近六成。同时,江苏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36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12.5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国际组织和分析机构普遍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回到正常运行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对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分别为8.2%、7.9%和8%,显示出全球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

新华社南京1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