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翠艳 把扶贫车间变成幸福车间

下班后栾翠艳还在研究编织坐垫手艺。

□文/摄 李铁瑞 本报记者 朱云峰 姚建平

深冬时节,许多农民忙完农活大多有“猫冬”的习惯,而在泰来县平洋镇太平村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自己的工位上编织着汽车坐垫,生产格外繁忙。扶贫车间带头人栾翠艳,正在给员工刘春莉做技术示范。

身患残疾却手巧能吃苦

“我是内蒙古阿荣旗人,11岁时因伤致残,影响骨骼发育,所以身高只有140厘米。2002年嫁给泰来县患小儿麻痹症的丈夫齐志平,现在是泰来县平洋镇太平村扶贫车间主任。车间主要进行汽车坐垫编织工作,车间分布在大白家屯与新力新村两个场地,共有员工32人,其中贫困户6人……”1985年出生的栾翠艳现在已是16岁女孩的母亲,她用平和的语气说起自己的经历。

栾翠艳说,由于身体残疾,这些年没少吃苦,在从事汽车编织坐垫前,夫妻俩捡过废品、摆过小摊、卖过鱼,几乎能做的营生都尝试过,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技能又身有残疾,收入并不稳定。

“小艳能吃苦,手也很巧。2018年末,泰来县残联组织学习汽车坐垫编织技术,她用8天就学会了,编织得又快又好,很多人都找她学,2019年春天报名扶贫车间主任被选上了。”同在车间工作的丈夫齐志平说起栾翠艳的学艺之路很是钦佩。“车间分布在大白家屯与新力新村两个场地,相距5公里。她腿有残疾做过手术,要走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到,还伴着疼痛。后来我心疼得受不了,凑钱买了台电动三轮车方便她去车间。”

带动一个村32人就业

在扶贫车间员工眼中,栾翠艳并不是一个残疾柔弱的小女子,而是既能当师傅做指导,又能不计得失以身作则的大主任。在她和车间员工共同努力下,太平村扶贫车间交货的编织坐垫在第三次送货时就成为公司免检产品,到目前为止她们车间编织的汽车坐垫没有一套返工、退货。

“栾翠艳十分要强,每次到镇里、企业领编织任务,她都毫不示弱。有一次东北林业大学与瑞王公司签了汽车坐垫订单,全县的扶贫车间都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为了完成订单,她带领我们车间的姐妹们连续15天加班加点,最后超额完成任务,整个人都累瘦了。” 扶贫车间员工潘淑艳介绍起栾翠艳的工作情况,“去年在泰来县举办东林杯汽车坐垫编织大赛,她带领扶贫车间姐妹们与各乡镇众多编织时间长、编织技艺精的好手过招,姐妹中有两人得奖,这都是栾姐姐教出来的。”

“栾翠艳是我们镇具有代表性的残疾人创业者,她带动了一个村32人就业,从开始不愿学,到主动学艺,抢着干活,村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编织一套靠背坐垫一天收入50元左右,但在农村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消费,而且不出村干活也免去奔波之苦。”泰来县平洋镇人大副主席黄剑对栾翠艳很是赞许。

网上直播销售坐垫

太平村党支部书记赵性男向记者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栾翠艳开始学着在网上直播卖编织坐垫,在快手注册了“编织宝贝”账号,一年卖出十几套。镇里为保证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成立了互助服务队。栾翠艳主动报名参加互助服务队,不辞辛苦照顾3户老人生活。

对于取得的成绩,栾翠艳很谦逊,她说:“感谢帮助过我的许多人,社会没有歧视抛弃残障家庭,为我提供了工作平台,我要跟着乡亲们继续干下去,把这份工作做好做扎实,把扶贫车间变成幸福车间。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当车间主任每个月挣1000元,编织坐垫挣600多元,每月在快手上直播卖汽车坐垫能挣400元,丈夫也在扶贫车间务工,有时也收废品,还在自家小园里种植南瓜,县里订单收购不愁销路。”

谈起未来发展,栾翠艳坚定地说:“每个奋斗者都需要有一股精气神,勇敢战胜怯懦,进取战胜安逸,帮扶我的许多人给了我满满的能量,我也将把这份光热发散给更多乡亲,大家一起干事,一起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