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献石油

1205钻井队施工现场。李洪伟摄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日前在全国各地同步启动。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通过历史回溯、现实观照,实地探访发生在我省党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梳理党史上铭载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等。讲述好龙江党史故事,展现我省在建党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刘楠

从大庆解放村向西行3公里,红岗区密林深处,铁人第一口井被高高的白杨树簇拥怀中。走进去,那保存完好的“干打垒”、洁白的油井房、卸车台、钻井架、水井……还有铁人王进喜当年用身体搅拌泥浆时的模型……无一不在述说着当年英雄开创的奇迹。

铁人第一口井也叫萨55井,井深1200米,是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的第一口油井。1960年4月14日,萨55井开钻,在设备缺乏、水源不足的艰苦条件下,王进喜和队友们用5天零4个小时打完了井,创造了当时世界石油钻井速度的最快纪录,极大地鼓舞了石油会战队伍的士气。

机器的轰鸣打破了千年冰原的沉寂,翻滚的油流让新中国把贫油国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里。

1958年2月,石油部对松辽平原进行地质普查。同年11月,石油部批准大庆第一口油井钻探。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油井(简称松基三井)喷射出工业油流,由此诞生了一个影响世界的名字——大庆油田。

1960年开始,大庆石油会战展开,从此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

1963年12月2日,周恩来同志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足了”。

王进喜和1205钻井队伴随着大庆蜚声世界。当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铁人最看不得国家缺油。看到首都的大街上,汽车背着煤气包,这个铁打的汉子,蹲在路边流眼泪。他立誓“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气概,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

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铁人身躯是队友的旗帜;“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铁人的话语让国人振奋,令世界颤抖。

1966年,1205钻井队年钻井进尺突破10万米大关,超过了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1971年实现日上千、月上万,创出年钻井进尺12.7万米全国纪录;1982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打出1000口、2000口井,相继创出总进尺100万米、200万米、300万米全国纪录;2020年,国内累计年进尺连续4年突破10万米,创4项世界纪录、16项全国纪录。68年来累计钻井2486口,累计进尺314.5万米,相当于钻透了355座珠穆朗玛峰。

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的重要指示。1995年,江泽民同志寄语大庆“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1996年,胡锦涛同志希望大庆油田“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2016年,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

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到国家油气开发的“压舱石”,60年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光大。

建队以来,1205钻井队走出了王进喜、李新民两代铁人,有4人次当选全国党代表、2人当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有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兄弟油田和单位输送干部和技术骨干1356人,相当于组建30多支钻井队。

“迎风斗雪的钻塔意志,攻坚啃硬的钻头作风,撼天动地的转盘力量,忠诚担当的铁人品格”。在1205钻井队会议室的墙上,印刻着钻井队的钢铁誓言。

“一米一米把井打下去、一吨一吨把油采出来”,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英雄们的事迹经久不灭。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的47级台阶,寓意着他47年短暂却不平凡的人生。身着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王进喜的塑像巍然挺立。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在历史走廊中回响,铁人当年打下的萨55井在机械的伴奏下如今依然欢快地在“歌唱”。历经自喷、水驱和聚合物驱多种采油方式,60年来,萨55井为祖国奉献石油的脚步从未停歇,累计产油超过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