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出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咋办?

专家:做好日常防护无需恐慌

本报24日讯(记者霍营)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受疫情影响,我省多个地区(小区)因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被调整为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疫情就在身边,人们难免会有各种疑惑:“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居家隔离还能开窗通风吗?”“坐电梯有感染风险吗?”24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我省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专家。

如果居住的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专家表示,在这些人被诊治的同时,相关机构会按要求对他们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疾控部门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家中进行消毒,公共区域也会由疾控部门指导物业进行清洁消毒。因此,作为小区居民,无需过度恐慌。除继续做好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日常防护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配合疾控部门或社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等工作,服从社区统一管理。

2、尽可能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减少在外滞留时间。

3、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乘坐电梯,避免拥挤。乘坐电梯佩戴口罩,注意和他人保持距离,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碰电梯按钮。

对于实行封闭管理的小区,居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专家建议:

针对普通居家人员。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春节临近,更要不聚餐不聚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保持良好心态,理性对待疫情。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向随访人员报告,并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医疗机构就诊。

针对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向随访人员报告,并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居家隔离过程中,要室内做好通风换气,隔离人员每天频繁凊洁经常触碰的物品,要做好随时清洁,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产生的生活垃圾要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后方可处理。生活用品要与他人分开存放,餐具使用后要煮沸消毒或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以上,清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