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 从“有保障”到“更完善”

村路宽 景色美 人心暖

建档立卡调查。

发展特色水稻扶贫。

特色养殖扶贫。

□薛剑虹 王延生 本报记者 孙伟民

“有党的好政策,还有市总工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现在一年收入1万多,已经脱贫了,生活也好了,想吃啥买啥,也有零花钱了。和原来比,我现在的生活是做梦都不敢想的。”鸡西市鸡东县东海镇新华村一组村民关秀芬在宽敞的房子里,难掩喜悦。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朴素理解和追求。回首鸡西市脱贫攻坚历程,脱贫群众从“有保障”到“更完善”,百姓的腰包鼓了,村路宽了、景色美了、人心暖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勾勒出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施策 合力攻坚

鸡西市委市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扶贫办扶贫督查科副科长王鑫磊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全力战疫情、补短板、固成果、促增收、强保障、建机制,抓紧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鸡西市所辖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3个有扶贫工作任务的县(市),均为非贫困县。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为真正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工作抓在手上,鸡西市委市政府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建立完善三级领导包村联户扶贫机制,开展四级书记遍访行动,形成全方位服务群众工作格局,精准有效统筹调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市向24个贫困村选派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重点从筑堡垒强党建发力,真正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变为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全市2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村协调争取落实资金5258万元,新修、改造村级公路、农田路279公里,改造、维修桥涵148座;新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28处,受益人口达1.3万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密山市黑台镇塔头村党支部书记林秀芳带领村干部积极配合包村领导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科学确立了以发展果蔬业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通过产业扶贫,使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塔头村扶贫园区也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真抓实干 共奔小康

1月1日上午,村民关秀芬刚扫完村路,又拿起扫把清扫自家院子,原本就干净的院落更加整洁。“原来家里一间土坯房住了40多年,一到下雨天,村干部就劝我们出去住。为啥?怕房子塌了呗!”关秀芬说起话来嗓门洪亮,“还是党的政策好呀,免费给我盖了大瓦房,不仅房子亮堂了,这心里呀,更亮堂!”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经过几年农村危房改造,该市建档立卡户居住危房问题得以解决,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今年,“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重点人员危房改造任务507户,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鸡西市扶贫信息系统中建档立卡户已全部录入住建部住房安全信息系统,整体录入率100%,核验率100%。全市“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

基本生活有保障并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从根本上帮助建档立卡户解决贫困问题,让建档立卡户通过自身努力富起来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法宝”。鸡东县东海镇新华村6组村民王洪波患强直性脊柱炎十几年,一直躺在床上,靠父亲照顾。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助他申请救助政策,申请公益岗位,帮助他种植辣椒、土豆、蘑菇等。目前他已经脱贫,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成为了新华村扶贫脱贫的典范。

“这几年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10万医药费我自己才花了500多元钱,躺了十年也终于能站起来行走了,儿子考学考走了,我也能自己做点饭,干点零活,自食其力了。”在外干完零活回到家里,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后,王洪波内心无比激动,不断说着感恩的话。

调动资源 巩固成果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全市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为了尽早达成这一目标,鸡西市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多位支撑相互促进的大扶贫格局。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2.86亿元,实施349个村屯饮水改造和饮水提升工程,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累计改造农村四类重点人群住房4169个,各级补贴9278.75万元。落实各学段教育补助政策,无因贫辍学学生。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四重保障线政策”,建档立卡户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5%。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2604.17万元,实施了光伏、植保无人机、农民合作社、木耳大棚等192个扶贫产业项目,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621元,提升至2020年人均纯收入的1.2261万元,增长118%。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目前,已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有2964人,同比增长28.6%。6个扶贫龙头企业、19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

鸡西市扶贫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全市扶贫工作将按照“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继续坚持开发方针,做到“四个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的思路,确保全市建档立卡户不返贫,无新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力争脱贫户人均收入实现逐年递增。再次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

2021年,鸡西将围绕脱贫攻坚在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以乡村振兴带动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以乡村振兴为靶向,逐步完善产业带贫机制,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具规模、能带动、见长效的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完善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加大就业扶贫力度,通过技能培训、以工代训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积极组织就近、跨区域劳务输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加强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分类施策,做到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巩固脱贫成果。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特殊建档立卡户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把改善农村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三清一绿”为重点,开展清村内垃圾、清乱堆乱放、污水治理等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