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

黑土染碧血 精神千古传

馆内主题雕塑“勇赴国难”。 曹阳 本报记者 董云平摄

□本报记者 董云平

在白雪的映衬下,哈尔滨市一曼街上的东北抗联博物馆,一栋白色建筑显得越发庄重。

步入其间,穿行于“雪山”“密营”中,“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以冰与火、血和泪,荣辱与悲壮、国难和尊严、责任与担当的磅礴气势,将人带入到抗战十四年悲壮的历史画卷之中。

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东北抗联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一处副处长曲晓溪回忆道,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封函件正文虽然只有134个字,却意义非凡。文件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八年改为十四年,这意味着东北抗战的历史得到了充分肯定。6个年头的变化,渗透了无数东北抗联战士的鲜血,凝结了无数人为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付出的艰苦努力。

东北抗联精神,产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期3万余人,建制11个军,其中有9个半军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境内。

抗日战争时期,黑龙江涌现出了赵尚志、赵一曼、八女投江、小孤山十二烈士等抗日英雄和抗日英雄群体。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代表。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与日伪军坚持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记忆中。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穿越时间隧道,与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始终闪耀着不朽的时代光芒。

走入陈列馆,仿佛回到了历史的深处,回到东北抗战的硝烟岁月,仿佛再一次倾听英雄的心跳和枪林弹雨的呼啸。英雄的精神在这里熠熠闪光。

曲晓溪说,东北抗联创造了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第一,部队是在没有任何外来援助、孤悬敌后的环境下进行抗日斗争的。面对凶残的敌人,每个人的精神和意志都受到严峻的考验,每一天都有流血牺牲,但东北抗联的顽强抵抗一刻也没有停歇。

第二,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人数最多时有3万余人,最少时仅有千余人,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战场上,他们从不缺乏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勇气。到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仅师级以上指挥员就牺牲100余人,其中军级30余人。

第三,东北抗联斗争的极端艰苦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它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一同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抗战胜利后,著名记者穆青就曾写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在晋西北吃过黑豆糠米,在冀中钻过地道。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但是,论其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没有一支是超过东北抗联的。”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东北抗联博物馆自2015年8月1日开放,至今已接待观众210万人次。东北抗联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东北抗联历史展示平台、东北抗联精神宣传窗口、东北抗联文化教育阵地、东北抗联文物资源宝库和东北抗联史料研究中心。

弘扬红色文化,最突出的就是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博物馆是宣传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是研究、诠释、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平台。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公布第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东北抗联博物馆位列其中。

黑土染碧血,精神千古传。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岁月如何变迁,东北抗联精神都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黑土地上的无数革命先烈,龙江人正在以此为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龙江篇章,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