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蒋平 摄/本报记者 邵国良
“当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工匠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也是一个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产业的‘名片’。”今年全省两会,省人大代表吴作国的目光依旧锁定在打造工匠的话题上。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吴作国认为,我省依然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现象。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全社会加强舆论导向,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乐奉献、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二是加强广大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技能成才的比学氛围。三是提高工匠待遇,将各级工匠纳入政府津贴范围,增强全省工匠的荣誉感,吸引更多的工人以岗位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