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 牡丹江如何发力?

牡丹江市民生大厦已投入运行一年多。

“一站式”服务让百姓办事越来越便捷。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牡丹江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供 牡丹江恒丰纸业生产现场。本报记者 高明摄

□张树永 德健宇 本报记者 刘晓云 高明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差评”制度,建成民生大厦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1754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复制推广全国改革试点经验170项、完成制度创新成果40项、新引进企业超过千家,获批全国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中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揭牌,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商品展示馆投入运营……

2020年,牡丹江市不断推进整治机关作风,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不仅通过“改革+提速”为营商环境再加码,还通过提升政务服务、监督评价等手段促进全市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投资创业活力,让企业更有奔头,让百姓更有盼头。

“要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用力当好企业的联络员、信息员、战斗员和服务员,核心是当好服务员,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企业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市委书记杨廷双说。

2021年,牡丹江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长王文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多设‘路标’、打通‘路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办理要件、环节和时限平均再压减10%,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一网通办’实办率提高5个百分点,用‘好差评’倒逼政务服务上水平,确保‘一件事一次办好’。”

竭尽所能

简政放权流程 再造只为便民

“感谢你们让我不用回牡丹江就能解决问题,感谢你们耐心细致的服务。”春节前,在外地打工的姜先生,通过电话表达了对爱民区政务大厅的感激之情。姜先生此前因所在地的疫情管控,无法回牡丹江注销其服装店营业执照,为此他致电爱民区政务服务大厅咨询。

针对这一情况,爱民区政务服务大厅特事特办,由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添加姜先生联系方式,利用午休时间为其提供延时服务,远程指导姜先生提供委托书等相关申请资料。同时,工作人员还积极与爱民区税务大厅进行沟通,协助出具清税证明,一步一步指导姜先生使用人脸识别认证签名,最终远程为其办理了注销业务,解决了姜先生不能回到牡丹江办理业务的难题。

这是牡丹江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生动注解。政务服务以百姓需求为重点,牡丹江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和流程再造。2020年,全市共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02项,承接省政府下放、委托行政权力事项15项,下放行政权力事项16项(含下放绥芬河行政权力15项),新调整属地化管理行政权力事项143项。

全市在2019年22个“一件事”改革基础上梳理了100件“一件事”改革事项清单,将“一件事”改革与“综窗”改革相结合,推出政务服务“大综窗”模式,将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司法局等60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一窗”办理,实现高频事项“一件事”集成办理。

牡丹江还借鉴省内外先进地市建设经验,选择与企业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等重点领域进驻民生大厦,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流程优化再造和“一网通办”,共设置服务窗口147个,入驻人员660余人,进驻政务服务事项252大项。

牡丹江市民生大厦自2020年1月2日投入运行以来,在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两不误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突破50万件。其中,办理线上政务服务95848件、线下政务服务456775件,实现了重点民生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也让百姓办事由原来的进多门,变为“只进一扇门”,达到了“一站式”为民服务效果。

目前,牡丹江各县(市)区已全部建成综合性实体大厅,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全覆盖。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统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群众服务事项“就近办”。在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站(代办员),进一步延伸“触角”,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接受纳税人监督,牡丹江市税务局在办税服务厅推出了税务服务“好差评”系统。2020年,全市共收到了60100条“好差评”服务评价,非常满意率达99.6%。

优化智能

平均每天诞生 80余家市场主体

2020年,牡丹江持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为经济建设助力。目前,全市企业注册实现100%电子化,线下办理清零,推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便利度提升强势对冲疫情影响、带动全市创业活力的提升。

2020年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31646户,同比增长4.45%,相当于平均每天诞生80多家市场主体。数据也表明牡丹江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拓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投资创业活力。

近年来,牡丹江市充分发挥全省行政审批改革地市级试点的优势,持续深化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关键节点做到了抢前研究、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先后下好“一表制”“四证合一”“一门通办”“一网通办”和“政银合作”五步“先手棋”,推动企业开办服务不断实现创新突破。

2020年7月,牡丹江通过开展“政银合作”,开启了“免费帮、就近办”的服务新模式。全市借助银行机构网点多、渠道广、服务优的特性,多渠道开通企业登记业务“绿色通道”,将登记渠道从登记部门向金融网点延伸,从纸质审核向电子审核延伸,为投资者提供企业登记“随时办、就近办、马上办”服务。

目前,部分银行网点已投放自助打照机,市民可就近领取企业执照,这一举措开启了企业登记和开户“进一个门、用一个网、排一次队”的服务新模式,分流和延伸了企业登记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企业开办效率。

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银行帮助企业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能够充分普及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进一步拓宽企业进行网上登记的途径。通过在银行设置全程电子化一体自助机,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企业注册的申请、审批、发照,从名称预核准到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再到档案电子化,做到“零见面、无纸化”,进一步推进企业登记便利化与金融服务便利化,达到登记部门、银行、市场主体、服务地方经济“四赢”的效果。

“2021年,我们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流程再造,进一步压减办事环节时限,实现办理要件、环节和时限再精简压缩10%。”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程亮说。

释放动能

让项目跑出 “加速度”

春节期间,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5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抢时间、保产量,争取一季度开门红。企业1月份销售量达到15000吨,同比增加60%以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恒丰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得益于牡丹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2020年,牡丹江市针对恒丰纸业2万吨食品包装纸项目开展了冬季预办、一图会办、承诺受理等服务,助推项目45天内完成审批。

牡丹江特别创新了审批服务模式,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企业,主动服务、靠前指导,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各环节无缝链接。将每项审批工作都划分为事先提示、容缺审核、限时办结三个阶段,变被动等待申报为主动衔接指导。

2020年10月9日,恒丰纸业年产2万吨食品包装纸项目正式投产,再现了2019年恒丰纸业年产5万吨食品包装纸项目创造的“当年立项、当年审批、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销售”的“恒丰速度”。

以“恒丰速度”为样板,牡丹江在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上再“提速”,即实施产业项目“一图制”“承诺制”审批。2020年以来,牡丹江分别为康安医院疫情防控病房改造项目、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提升项目、红色旅游综合体、交通枢纽(公铁联运中心)、月星G3楼盘住房公积金、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及爱熊猫小镇等50个项目开展“一图制”会审,实行容缺审批,有力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复工复产和百姓民生需求。

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提供各种个性化“私人订制”?2020年,牡丹江针对建设项目审批开设了综合服务窗口,实施“一窗”综合受理和“一件事”集成服务,及时靶向服务各企业项目的实际需求。

针对优化办电,由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发起,联合多家部门出台了《牡丹江市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实施办法》。该办法大力压减办电环节、减少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方式、缩短办电时限,实现大中型企业用户、小微企业用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不超过60天和15天,一举破解了困扰牡丹江市30年的用电涉规划、城管审批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