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观影 一同访旧 一同晒照

我的李焕英引爆三代人真情炸弹

□本报记者 张同

一部称不上杰作的贺岁电影,迅速风靡,并形成了文化现象,为什么?连日来,随着《你好,李焕英》电影的热映,网络上也出现了种种真情怀旧:体现母爱、青春、友爱等内容的图片影像,以“我的李焕英”为题,二次拨动人的心弦。2月21日,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的多位市民和学者,他们表示,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让很多人失去感受和表达情感的“爆点”,“我的李焕英”成为宣泄的出口。“影片触及到了人的心灵,准备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学会珍惜每时每刻。”一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这样感慨。

母女观影抱头痛哭

哈市市民孙女士是2月20日下午,和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一同看的电影,过程中她哭了,女儿也哭了,满员的剧场内泪光闪动。“一开始,女儿并不感兴趣,因为缺少穿越剧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神怪诡异、我主沉浮的气场,但她慢慢就沉浸其中了。”孙女士的女儿曾以哈市最优秀的成绩,考入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尖刀班,却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佳,抑郁休学,一家人由此经历了几年的磨难。女儿说,穿越是虚幻的,情感是真实的,贾玲用真情实感,把她拉回到了现实,她感谢母亲的付出,也希望通过珍惜当下,避免更多的后悔。

小王今年22岁,她也是被母亲拉着去看的电影,同去的还有姥姥。“我们的笑点和泪点各不相同,对事物和情感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但相互间的爱和理解,却一下变得畅通无阻。”她曾经希望父母能重新走到一起,希望自己能重新选择专业和职业,电影通过虚幻的穿越(她说自己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却让她体验了真实的情感。“我们改变不了过往和现实,但珍惜和尊重彼此间的情感,却能让生活少些遗憾。”小王说,现在同学圈里大家都在晒“我的李焕英”,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但大家对母爱的感受和表达,此时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违和感。

真情撬动时代泪点

联欢演出、绿军裤、白衬衫、做连衣裙、骑自行车、划船处对象……林女士今年68岁,她说90岁老母亲看到电影工厂联欢演出的场面,原本黯淡的眼神就亮了起来。“四十年前,我母亲是一家街道塑料厂的工人,我是电机厂的工人,而我父亲则是一名局级干部。从南到北,从上到下,大家的情感都是互通的,因为大家都过着物质简单和观念朴实的生活。”林女士说,时代虽然发展了,但人与人、辈与辈、亲与亲之间的那种纯洁、质朴的情感,却永远也不会消失。“我们为啥会哭,因为现在生活好了,但大家却少了真挚和真诚。”

王老先生是位退休教授,他说,如果你对工作和生活缺少真心,又怎么能爱得起来?如今原生家庭、成长经历、职业和居住地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壁垒,让人一叶障目。正像主流媒体点评的那样,这部电影成功在了真情和真诚上,这也是能撬动时代的泪点。

激情岁月都在路上

老韩今年47岁,母亲前一阵儿去世。“她得了腺体癌,却一直不去大医院住院。我知道她怕增加我的负担,就买最好的药给她在家里打。”母亲去世后,他带着84岁的父亲去云南旅游,一路不知做了多少穿越梦,幻想救治回老母亲。“这部电影让我心碎。”老韩说,名车豪宅他有了,可母亲却不在了。年后开车回苏州,一路上看了不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这次真的认真记了。

23岁的小蒙是名理工科学生,她所在的留学生群里,大家也在讨论这部电影。“我有15名中国同学,都是国内985和211院校毕业的,应该都算是家长眼里‘好孩子’那批。我们也看穿越剧和小说,总体感觉就是幻想时空错位,让现实中一无是处的自己,变成无所不能的强者。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只将这种虚幻作为了药引,所有药材都是真实生活和真情实感,让人得到了启发和教育。”小蒙说,中国父母都是全心全意爱孩子、为孩子好。

平凡生活随时闪光

四十年前,学府路上曾有一座老旧的电影院,张先生那时还是小学生,常常和同学一起,来这里听一位老军人讲战斗故事。他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认真学习和工作,但一直感觉并不如意。“20号那天,和妻子一起看电影。她问我为啥哭,我说我想起了老军人,也就是她的亲姥爷,我也想穿越回去重新来过。”

“在贾玲导演的电影里,她穿越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做好自己就行。”张先生有这样的感悟,瞬间也有了一种“青春回来了”的感受。在百度百科里查询,“李焕英”已经成为词条,可见其搜索量和关注度。正如不少网民所言,活好平凡的每一天,当子孙后代也来“穿越”时,我们才能安心地做自己的“李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