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个“世界水日”特别报道

看哈尔滨如何做好节水必答题

企业工作人员介绍啤酒生产线上的节水智能检测装置。

□文/摄 本报记者 李宝森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在我国,人均水资源短缺严重,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

哈尔滨市水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哈尔滨市仅1186立方米,而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为缺水警戒线。因此,哈尔滨市积极行动起来,制定阶梯水价、用水总量控制、深入宣传节水等多措并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转变用水方式 促节水能力提高

近日,记者来到用水大户——百威啤酒公司。在过滤环节生产设备旁,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卜武超告诉记者,这条过滤生产线带来的节水效率远超同行业,采取的是智能化节水工艺。配备的智能传感器,能够在线检测水质,并判断是否满足生产需要,一旦出现不合格情况直接排到水处理系统,继续深度处理,全程“零”水耗,大大降低了生产耗水量。“我们还建立了浓水罐和过滤池。这里采取的是膜过滤程序,以前过滤掉的水直接排掉,如今对过滤排出的水和设备清洗用水都进行回收,用于设备冷却等再循环利用。”

卜武超告诉记者,公司自从2014年建立新生产车间以来,投入1400万元用于节水设施和技术改造,应用了很多节水技术,不断更新了水回收处理和节水设备。公司百升啤酒的用水量从2014年的3.12百升降到今年的2.1百升,用水量降低了33%。目前,远低于啤酒行业啤酒生产用水标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年生产啤酒70万吨,年可节水23万吨。

哈尔滨市水务局节水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市年用水量5万吨的用水大户有200多家,这些大户尝到了节水投资甜头,所以不断地改进生产等方面用水方式,节水能力不断提高。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62.67亿立方米,连续多年控制在73.8亿立方米指标以内。

阶梯水价“倒逼”节水习惯养成

据了解,哈尔滨市水资源利用开始向“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循环用水模式转变。全市以阶梯水价为经济杠杆,引导节水方向。

哈尔滨市水务局节水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阶梯水价起到了用水指挥棒的作用,通过实行用水管理、平衡测试、建设节水及中水回用等设施、保持供水设施完好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约用水。

据了解,哈尔滨市制定了阶梯水价标准,在用水计划定量前提下,用水超计划10%以内的,按现行水价2倍交费,超10%-20%之间的,按4倍交费,超20%以上的,按5倍交费。因此,全市农业、工业、服务行业、高校等各行各业都探索各自的节水方法。

记者在采访企事业等单位时看到,废水回收利用的中水系统应用最广泛,高校、工业企业、服务业都将其作为重点,节能感应式水龙头、洗衣房和洗浴应用IC卡等生活节水设施也得到普遍应用。

同时,哈尔滨市对水资源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并明确了每一年的控制目标。全市推进落实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再生水利用和循环用水等节水长效机制,加大水资源保护。

节水型社会建设步入“快车道”

作为缺水型城市,哈尔滨市很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了节水型机关企事业单位标准,制定了不同时期全市节水行动方案,引导全市开展节约用水。

2008年,哈尔滨市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制定了《哈尔滨市(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4年,哈尔滨市(市区)被国家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2020年7月,又出台了《哈尔滨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节水目标。

同时,哈尔滨市对节水型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等单位按标准严格考核,明确了各自考核指标体系,全市节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20年,哈尔滨市水务局制定了全系统节水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完善节水制度、形成先进节水标准、普及节水器具、严格监控管理等措施。全市水利系统机关全部达到《水利行业机关建设标准》的要求,平均节水率超过25%。

哈尔滨市属地高校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率先建设节水型高校。各高校建立节水组织机构,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普及,并把学生宿舍、食堂、绿化区域等重点用水单元的用水设施进行节水改造,使用节水用具,实行用水二级计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哈尔滨学院2020年新上了节水监督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控。黑龙江科技学院建设了中水处理厂,循环利用水资源,年节水60万吨,接近全校用水量的一半。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正在筹建中水处理厂。现在,全市属地的57所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通过省级节水型高校复核验收。

2020年,哈尔滨市道里区、香坊区、五常市和方正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将全面落实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等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